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幸福家庭》 > 20124
编号:13754430
照片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幸福家庭》 20124
     一

    我眼前摆放着自己各个时期的照片,有学龄前、小学、中学和师范的;也有当农民、当教师、做警察的;有单人的,也有合影包括“全家福”的。面对这一串几乎记录了我大半生时光的照片,我欣慰,也感叹。

    这些照片我不止一次拿出来翻看,看的时间长了,有一天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照片是我的吗?其中的哪一张照片可以真正代表我呢?如果说哪一张照片都是我,为什么我一个人会有这么多差别悬殊的面孔呢?如果说这些照片不是我,哪又会是谁呢?我还能依稀回忆起每次照相时的细节呀!后来不断探究此事,慢慢就想通了:这每张照片既可以说是我,也可以说不是我。说是我,是指这照片曾经记录了我生命进程中的一个又一个瞬间,那时那刻,我曾经是这个样子。说不是我,是指这张照片并没有反映出我生命的全貌,没有囊括我人生经历的全部形态:我是如何过渡到这张照片的,它没有反映,此后我又是如何变化的,它仍然没有反映。

    童年,我学过一篇《小河流过我门前》的课文,其中写道:“小河流过我门前,急急忙忙去浇田;小河流过我门前,急急忙忙去发电……小河不肯停一停,小河不肯站一站。”原来我们的生命就是流淌的一条小河,我的每张照片,就是生命长河里曾经跃动过的一朵浪花——这一朵小小的浪花,自然难以代表一条曲曲折折奔腾不息的河流了。
, 百拇医药
    过去的我,已经过去,永远不可挽回,现在的我,还将老去,谁也无法阻挡。正如一个人不能两次涉过同一条河流一样,我是决然照不出两张相同的照片了……

    二

    现代照相技术的出现,无疑开启了一个人类认识自身的新时代。

    在没有照相机之前,谁要想认识一下自己的面貌,只能去找一面镜子,或者去找一湾清而静的水。生活有点档次的,可以请画师来画张像,可那画出来的像到底包含了几分画师主观的臆造,恐怕谁也说不清楚。

    照相技术的出现,帮助人们实现了原汁原味放大幸福、固定美好、保存鲜活记忆的梦想。尽管每张照片,都是人生瞬间的定格,都是个体生命侧面的反映,但却能让人看到自己曾经拥有过的生命图像,能窥见时光隧道里自己变化过程中的一刹那,因此都是值得珍惜的。

    我从事公安户政管理工作后,因办身份证、换户口簿需要照片,时常有人拿旧照片来问我能用否,也有人从过去的毕业证上撕下照片继续使用。面对此种做法我大惑不解,曾不止一次劝过这些人:为什么要吝啬照相呢?过去的你,已永远不可复制,明天的你,将不再是今天的你,去照张像留下点纪念该有多好呀!有的人听了我的话,去照了新的相片;也有的人竟然不解地看着我,还认为我是难说话,发神经……
, 百拇医药
    三

    目前,我拥有两张全家福照片。一张摄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张摄于刚跨入21世纪的那年春节。

    第一张全家福上我的父母还健在,他们坐在中间,姐姐和姐夫、我和妻子分别站在父母的后侧两边。背景是老家的乡卫生院。

    第二张全家福上是我们现在家庭中的成员,两个儿子站在前排,我和妻子站在后排。背景是县城照相馆为迎接新世纪而特制的布景。

    面对这两张全家福,我感慨万千:我们这个家庭也是一条流淌的河,而有时更像一列行驶着的火车,在不同的区间就会出现不同的家庭成员。

    想当初,我和姐姐虽各自成了家,但有父母亲的感召和联系,我们还能集中在一个大家庭里,呈现其乐融融的景象;现如今父母都已经去了,姐姐和我两个小家庭也渐次演变成了新的大家庭,再也难聚拢在一起了。再往后,我的两个儿子也将会成家立业,也会演化为两个大家庭的……
, http://www.100md.com
    如果每隔5年或10年就照一张全家福,若干年后逐一摆布开来,就成了一幅展现家族发展史的画廊,从中也可以窥见民族的、国家的发展侧影……

    四

    长久审视这两张全家福,还让我想到了人生伴侣这个话题。

    一个人一生的每个阶段会有不同的伴侣。

    童年,我们幼小的生命需要呵护,这时的伴侣自然是父母。他们的爱是那样无私,那样厚重。他们赐给了子女无价的生命,又对子女百般呵护,正像人们形容的那样:含在口里,怕化;捧在手上,怕摔。子女可以对他们不敬,他们对子女却永远是无条件的爱。子女在慢慢长大,父母也在渐渐老去。看着自己的子女一个个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他们才无可奈何、恋恋不舍地撒手西去……

    也许,当父母健在时,你人生中的第2任伴侣就出现了:要么是你的丈夫,要么是你的妻子。而这新出现的伴侣仍然对你有爱,不过这爱就附加了条件:你必须爱她(他),然后才能赢得她(他)的爱。也有你对她(他)付出了爱,而她(他)的爱却移情别恋了。这新来的伴侣,要和你共同创造和孕育新的生命,与你共同走过大半个人生的征程。沉浸在爱河中的夫妻常常发愿: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如果不是灾难,不是人为的操作,这种愿望是难以实现的,总有一个要先去,有一个要后走。夫妻这种伴侣,每个人既不能从一开始就拥有,也不能让对方与你一同走完最后的人生之路。
, http://www.100md.com
    在你的后半生,还会有第3任伴侣出现,这就是你的子女。人常说: “养女防病,养儿防老。”子女是要担负为父母养老送终的责任的。这最后的伴侣给予你的爱,较前两任就更寡淡了。唐朝诗人孟郊写得很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曹雪芹《红楼梦》就写得更彻底了: “痴心父母古来有,孝子贤孙谁见了?”——父母给予子女的是生命,是无限灿烂的曙光;子女给父母的却是埋葬,是长夜漫漫的黑暗。

    人生的旅途,是一个不断更换伴侣的过程。你爱的人,或爱你的人,都只能陪伴你一个时期,都只能送你一程,不能也无法自始至终相伴你走完长长的一生。

    人生的旅途,也是一个爱逐渐衰减的过程。爱的内容不断变换,爱的程度层层递减,人的生命也在慢慢消失……

    五

    面对物是人非的全家福,难免让人伤感。仔细想想,这并不是相片的罪过,也不是时光的无情,而生命本来的意义就是这样。我们倒应该感谢照片,感谢发明照相术的人们,如果没有他们,谁能挽住往日的时光?谁能让你重睹昔日的容颜?
, http://www.100md.com
    在各级人大政协会上,常见许多老人,虽已白发苍苍,步履蹒跚,其胸前出席证上的照片却是多年前的,还是那样青春灿烂,富有魅力。

    在朋友家里,时常见其逝去多年的父母的照片还端端正正挂着。那老人也许早已化作了泥土,而其昔日的“留影”仍旧是那样慈祥可敬、栩栩如生……

    记得小时候母亲领我看中医,抓上药后,那医生还要关照母亲:煎药时,还必须找几味药引子放进去。有时是几颗核桃,有时是几粒干枣,还有时是陈年的柿饼盖子。

    如果说这些药引子作用各有不同的话,那么照片,其作用却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断勾起你怀旧的情感,让你时时回过头去观照历史的影子,让你不断思念从前的人和事。

    梁启超先生在其《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指出:“少年常思将来,老年人常思既往。”倘把这句话中的批评色彩去掉,来客观地审视老年人就会发现,怀旧,对一大把年纪的人来说,是一项基本的人生课题。就像吃够了桑叶的蚕一样,老年人不停地咀嚼着,也在不断地抽吐着充满人生感悟的长长的丝线来,不断地丰富着人类的智囊宝库,不断地给年轻人以思想和精神的营养。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凡有丰富人生阅历可供其回忆和畅想的老人,他们的生活就充实而幸福,他们的性格就豁达而乐观,他们的身体就健康而长寿。
, 百拇医药
    怀旧,对老年人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自不待言。而对正在旅途中的青年人来讲,是不是就没有积极意义了呢?其实也不尽然。凡在农村劳动过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在整修田地起地垅时,你必须时时回头看,才能不断修正错误,才能保证你的田垅修整得笔直挺拔。在人生的路上,有时回头看一下“我从哪里来”,然后才能更清楚、更明白“我要到哪里去”……

    整个社会是一个由原点0和两条射线X、Y组成的大坐标系。老年人坚守在原点0的地方,好像原地踏步,固守不前,其实他代表了“一颗恒久远,爱心永流传”的时时在运转、经常在思考的大脑,他在不断地支持着X、Y两个充满年轻活力的矢量向更高、更远、更深的领域探索和进取。

    我们可以怀旧,但我们决不守旧,更不恋旧。

    珍惜历史,反省人生,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这样做其实有时很简单,就是多去照些相(特别是人生的许多关键时刻),去珍惜那已有的一张张照片,去感受和品味人生的五彩斑澜……

    (摘自《东方剑》), 百拇医药(申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