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7年第11期
编号:13087222
电针加温针灸治疗对周围性及中枢性面瘫患者临床疗效(2)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1期
     面瘫根据其发病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中枢性面瘫,后者病因为内囊内中枢神经、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受损所致,前者为炎症和病毒感染导致面神经血管痉挛、局部缺血、面神经水肿所致[1]。疾病会造成面部肌肉瘫痪引发挛缩,若不及时治疗不仅影响患者外观,同时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由于目前临床关于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因此疾病无特异性治疗,常见疾病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激光、穴位注射、电针、理疗等[2-3]。不同治疗方法临床获得的疗效也有一定差异,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歪嘴风、口眼斜、吊线风等范畴,病因为外邪侵入阳明、少阳之脉,造成脉络经气阻滞、失养,从而造成肌肉纵缓不收,出现面瘫症状,目前临床多以电针进行治疗[4]。其通过对局部穴位使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从而改善神经营养、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组织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增强肌纤维收缩,调整人体组织功能,促进受损神经和肌肉的修复再生,进而改善患者症状[5]。但对于中枢性面瘫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单以电针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有学者提出电针、温针灸联合用于疾病治疗,本次我院观察两种治疗方式联合用于疾病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4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