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4年第4期
编号:13139039
单极电刀凝切与传统剥离儿童扁桃体深面血管管径测量对比的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5日 卢美美等
第1页

    参见附件。

     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法相比,电凝法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剥离法切除扁桃体时往往需强行分离扁桃体及黏膜,常伴有黏膜血管的断裂出血,因而出血较多,影响术野观察,尤其慢性扁桃体炎伴有粘连时,界限不清,易出现扁桃体剥离不全,易出现较大出血,扁桃体剥离后寻找出血点及结扎或电凝止血又需较多时间;而电刀电凝切边电凝扁桃体被膜边止血,手术视野清晰,止血效果好。对于波动性血管出血,单纯电凝止血较差,电凝时间长时导致术后痂皮较厚,易脱落,容易引起术后出血,局部血管结扎或缝合法效果较好[13]。电凝止血是通过使血管周围及管壁组织蛋白凝固、融合、管腔闭塞,机械性阻断血流以及继发血栓形成,加强止血效能,达到止血[2],但其止血能力受血管管径、血压及电凝产生的组织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影响[14]。动脉管壁因富含弹力纤维,一旦切断就会收缩至组织深面,止血主要是血管自身收缩所致,单级电刀很难对其产生作用;静脉管壁无弹力纤维,电刀较易直接作用于血管而产生管壁收缩。

    另外,高频电刀的热效应大,易发生热传导损伤[15]。在距电凝作用处约1.5mm处的血管病理改变表现为血管壁内膜皱缩,失去光滑性,管腔内有松散红血栓形成,这可加强电凝良好血管电凝断端的凝闭作用,有助于提高对血管内压力升高的承受力。在距电凝作用处2~2.5mm处,血管外脂肪组织病理改变表现为部分脂肪细胞发生熔合。这提示我们在采用高频电凝时,尤其周边有重要血管、神经、器官时,需注意采取措施保护周边组织[16]。

    在行扁桃体切除术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