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药科学》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3164102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的治疗现状(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0期
     [摘要]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IFG)死亡率较高,并发症多,治疗困难。而侵袭性曲霉菌是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形成IFG最常见的病原菌,因此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现就IFG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其中重点讨论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

    [关键词]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侵袭性曲霉菌;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 R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43-03

    颅内真菌性肉芽肿(intracranial fungal granuloma,IFG),是一种深部真菌感染导致的颅内占位性病变,主要在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中出现。由于目前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人口老龄化的严重、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多和艾滋病的传播等诸多原因,IFG的易感人群和患者近30多年来越来越多[1-2]。IFG常引起脑膜脑炎、脑积水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治疗困难。经临床检验和尸检发现侵袭性曲霉菌是形成IFG最常见的病原菌[3-4],因此详细了解中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笔者现就文献对IFG的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其中重点讨论抗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治疗。

    1 手术治疗

    一般情况下真菌感染一旦形成肉芽肿 ......
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3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