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9年第6期
编号:13321712
我院风湿免疫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现状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9年2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6期
     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风湿免疫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RA患者从症状发生开始在3个月内的“窗口期”开始治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而延迟治疗则增加影像学关节破坏和致死的风险,可以使28%的患者在1年内失去工作能力,且更易出现单药治疗失败并导致耐药[6]。本院RA患者确诊时间明显延迟,较全国平均水平延后6.9年,重度病情发作患者占60.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8.1%,病情“达标”的患者比例为7.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3%;两组Gout患者的血尿酸持续达标率均≤7%,而本院患者确诊时间较全国平均水平延后9.2年,且未统计到血尿酸持续达标患者,提示风湿免疫病患者病期长、病情重影响患者预后。主要原因在于本地区风湿免疫学科建设落后,在本院风湿免疫科成立之前本地区一直无风湿免疫科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患者得不到及时诊治,亦无法从正面获得风湿病知识教育。

    2015年ACR的RA治疗指南推荐对于中重度RA的治疗是选择2种DIMAIDs药物联合小剂量短程糖皮质激素治疗[7]。甲氨蝶呤作为RA治疗的“锚定”药物,在无用药禁忌证的情况下,需贯穿于RA治疗始终[8]。本院病例用药情况统计显示,治疗用药前四顺位是甲氨蝶呤、羟氯喹、口服激素、来氟米特,其中甲氨蝶呤使用率达85.7%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8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