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7年第22期
编号:13082357
PICC置管输液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效果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22期
     本研究对实施PICC置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提示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可有效解决外周血管固定难、留置时间短的问题。此外,观察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患儿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体重增长上优于对照组(P<0.01),本组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綜上所述,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过程中,实施并发症预警护理干预,发挥导管的最大作用,能改善治疗效果,防止出现静脉炎、交叉感染等并发症,而且能缩短住院天数,减少对患儿的不良刺激,患儿体重获得满意增长。值得在NICU中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姜红.极低出生体重儿经PICC导管输液并发症护理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5,7(6):537-540.

    [2]邓荣英,饶睿,周莉臻.三级监控模式对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并发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6, 14(1):81-82.

    [3]马新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48-50.

    [4]顾瓅,吴宏荷,陆红英,等.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颞浅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5):4244-4246.

    [5]张云兰,王慧敏,张莉莉,等.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653,660.

    [6]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M].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333.

    [7]李见章,徐友岚,曾遵英,等.PICC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4):88-89.

    [8]王楠,翁莉.集束化干预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4):1261-1262

    [9]仇银娟.极低出生体重儿64例大隐静脉留置PICC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0):27-29.

    [10]吴惠莲.极低出生体重儿行PICC导管中并发症的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4):123-124.

    [11]代洁.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置管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4):325-326.

    [12]黄晓睿,周文姬,阮景.极低出生体重儿二次PICC置管的临床护理体会[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2):1794-1796.

    [13]胡玉转,郭小芳,李丽仪等.RCA分析法对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堵管率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122-123.

    [14]马新华.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8):48-50.

    [15]于新颖,孙梅莹,李欣.脐静脉置管联合PICC导管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17,17(2):52-54.

    (收稿日期:2017-06-22 本文编辑:马 越), 百拇医药(杨秋容 吴敏 钟奎英)
上一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