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6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987908
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致心肌病的相关因素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6年第30期
     室性期前收缩病程越长,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越明显[11]。分析原因可能为室性期前收缩长期得不到控制,使得长时间存在心室各节段间收缩不同步、心腔内分流及二尖瓣反流,心肌处于长时间缺血缺氧状态,致使心脏代偿性扩大、LVEF下降。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病程长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程为PVC-ICM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室性期前收缩应提早治疗,早期进行干预,以降低PVC-ICM的发生率。

    3.2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PVC-ICM

    室性期前收缩负荷是24 h期前收缩频次所占总心率的百分比,常作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比较指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为PVC-ICM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Baman等[12]的研究结果相似。Baman等研究发现,当期前收缩负荷达到10%时,就可以引起可逆性的心肌病变;当这一数值达到24%时,就可以成为PVC-ICM的独立危险因素。亦有研究表明,期前收缩负荷与左房容积指数(LAVI)、LVEDD呈正相关,提示期前收缩负荷与左心功能相关[13]。室性期前收缩负荷与PVC-ICM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可,医务人员应及时控制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数量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09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