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5年第15期 > 正文
编号:12603420
排便技术训练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5年5月25日 中国当代医药2015年第15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为(36.9±2.9)岁;体重指数为(20.9±4.6) kg/m2。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收治的4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37.2±3.1)岁;体重指数为(21.4±4.8) kg/m2。纳入标准:经心、肝、肾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者;智力正常且无认知异常;来院就诊前1周未服用任何促胃肠动力药物及其他对胃肠道有影响药物;无胃肠道手术史;无结肠及直肠器质性疾病者;无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无妊娠期产妇者;对本研究了解并同意签署知情书。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案,即给予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容积性泻剂进行导泻,指导患者口服莫沙必利、伊托必利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对于大便异常干燥或排便动力极差者,采取生理盐水清洁灌肠疗法;对于抑郁、焦虑患者,应采取心理认知疗法进行负性情绪疏导。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排便技术训练方案。责任护士全程指导患者放松心境并妥善关好门窗,用床单遮盖患者敏感部位,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人隐私,保证现场无外人在场。护士需备好1根乳胶胃管(规格为18 Fr)、充气容量可达300 ml的无破损前端直肠气囊、2个血压表(规格为GB3053-93)、2个医用三通管、2个一次性50 ml无菌注射器。通过排便训练器评估患者的肛管剩余压力及用力排时的直肠压力,并根据评估结果开展针对性训练方案。若检测结果显示用力排时肛管剩余压力比肛管静息压高,则需实施腹式呼吸训练及反馈性练习方案。此外,通过检测患者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排便窘迫容量、直肠初始便意感容量及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来评估其直肠感觉功能情况,其中正常生理状态下的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正常范围为30 ml,若超过30 ml则需开展直肠感受性训练及腹式呼吸训练方案,具体训练方案如下。①腹式呼吸训练:患者取平卧位,左手置于腹部,右手置于胸部,用力吸气,左手上抬至最高点时,屏气数秒,再缓慢呼气,右手上抬至最高点时,屏气数秒,其中呼气与吸气比为1∶1,呼吸频率为3~5次/min,每次训练15 min,早晚各1次。②排便压力反馈性训练:对排便训练器的乳胶胃管前段部位采用润滑油进行局部擦拭,并对局部肛门进行清洁处理,再将前置20 cm乳胶胃管缓慢置入肛管中,保证胃管前段的肛管气囊完全没入肛管内部,然后将三通管中通向水银计方向的阀门打开,使水银压力指标刻度计指向“0”刻度,再关闭阀门;将三通管中通向T管气囊方向的阀门打开,利用一次性50 ml注射器缓慢抽吸空气并均匀地注入气囊,待气囊充盈容积达到250 ml后迅速用棉纱布妥善固定。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取生理排便状态的半坐位,将肛门对准排便凳,并将三通管中通向水银压力计的阀门打开,告知患者自主模拟生理状态排便动作,并及时记录水银压力计实时压力水平。待压力计数值上升后,指导患者进行深长吸气,吸气后屏气,且需用力收缩腹肌。在模拟排便的过程中,患者需放松肛门外括约肌张力,并调低T型管内气囊中的压力水平;最后利用一次性注射器向直肠气囊中注入30~40 ml外界空气,并指导患者模拟排便时用力收缩腹肌、放松肛门括约肌的动作,直至将气囊排出直肠。③直肠感受性训练:按照上述同样的方法将乳胶胃管置入直肠部位,利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吸50 ml气体,缓慢注入气囊中,及时记录引起患者出现直肠排便感觉的最小注入气体体积,即为患者该阶段的初始感觉容量,持续时间为5 min;然后用注射器抽尽气囊内气体,且在上一次注入气体容积的基础上减少5 ml并再次注入气囊,使患者能明显体会到内部球囊的存在感,若连续2次均能使患者充分体会到直肠感觉,则证明已充分建立新的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在之后的训练过程中,应在新的阈值基础上减少5 ml,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患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降到正常范围。④排便训练时间:本次训练共划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强化训练阶段,总共持续2周,第2阶段为巩固训练阶段,总共持续3周。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肛管直肠压力情况,其中肛管静息压是指在平静状态下肛管内的压力水平;肛门最大收缩压是指人体在肛门用力收缩时所表现出的最大肛管压力水平;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是指在模拟排便状态下所呈现出的直肠内部压力。②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直肠感觉功能情况,其中直肠初始感觉容量是指使患者出现直肠感觉的最小注入容积;直肠初始便意感容量是指患者出现便意的最小注入容积;排便窘迫容量是指患者出现剧烈及持久便意感受的注入容积;直肠最大耐受容量是指患者所能最大限度耐受便意的注入体积。③记录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5周末的排便情况,其中排便次数的评分标准:排便次数<1次/周为3分;1次/周为2分;2次/周为1分;>3次/周为0分。便秘症状评分标准:症状包括排便困难、肛门异物感、粪便容量减少及排便不尽感,若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若有轻度症状则为1分,若有中度症状则为2分,若有重度症状则为3分。伴随症状主要是指肛周疼痛、肛门坠胀及腹胀,若无上述症状则为0分,轻度症状为1分,中度症状为2分,重度症状为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肛管直肠压力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肛管静息压、肛门最大收缩压、用力排便时直肠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邓春友 谢永康 利友琼等)
上一页1 2 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