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119
肾上腺Conn腺瘤的MSCT诊断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钟龙生 冯兴文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肾上腺Conn腺瘤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Conn腺瘤患者的CT资料,分析病变的形态、大小、密度及强化特征。 结果 19例患者均表现为与肾上腺相连的类圆形结节影,均为单侧病变,17例边缘清楚,2例病灶边缘模糊;18例病灶直径小于2 cm,1例大于2 cm;18例病灶内密度较均匀,1例表现欠均匀;19例患者结节病灶均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17例病灶轻度强化,2例无明显强化,16例强化较均匀,门脉期均持续强化,延迟期18例肿块保持强化。 结论 肾上腺Conn腺瘤有特征性的MSCT表现,MSCT对肾上腺Conn腺瘤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Conn腺瘤;肾上腺;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 R44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105-02

    Conn综合征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955年由Jerome W Conn首先报道,由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腺瘤等引起肾上腺皮质过度分泌醛固酮所致。临床上以分泌醛固酮的腺瘤(APA)为最多(60%~70%)[1],称为Conn腺瘤。本病以中青年较多,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低钾血症、低肾素活性和高醛固酮分泌为特点,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2]。笔者搜集本院2007年1月~2012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Conn腺瘤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肾上腺Conn腺瘤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3例;年龄19~62岁,20~50岁者14例,占73.7%;19例患者均伴有高血压,8例为轻度高血压,6例为中度高血压,5例表现为重度高血压;15例患者伴有上下肢肌无力,13例患者伴有夜尿增多,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钾减低;17例患者血尿醛固酮均增高,1例仅血醛固酮增高,1例血尿醛固酮正常。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16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90~220 MAS,扫描层厚5 mm,螺距5.0 mm。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肾脏下极。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100 mL (350 mgI/mL),注射速度3.5~4.0 mL/s。动脉期延迟25~30 s扫描,静脉期延迟65~70 s扫描,延迟期5 min扫描。所有病例CT 资料原始数据均采用1.5 mm层厚、1.0 mm间隔重建轴面图像,并进行多层面重组(MPR)。

    2 结果

    2.1 CT表现

    本组19例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及MSCT影像资料。平扫19例患者均表现与肾上腺相连的类圆形结节影,均为单侧病变,17例病变边缘清楚(图1),2例边缘模糊;18例病灶直径小于2 cm,1例直径大于2 cm,约为4.0 cm;18例患者病灶内密度均匀,1例病变密度欠均匀;19例患者病灶均呈低密度(图2),CT值-5~25 HU。增强扫描动脉期17例病灶轻度强化(图3),2例无明显强化,16例病变强化均较均匀,动脉期CT值增加11~31 HU,门脉期病灶持续强化,CT值较动脉期增加10~16 HU;2例动脉期无强化者有静脉期均匀强化(图4),CT值较动脉期增加11~22 HU;延迟期18例肿块仍保持强化,CT值较门脉期增加-15~5 HU。

    2.2 病理表现

    19例病灶均为类圆形,8例略见分叶,18例结节均有完整包膜,显微镜下15例瘤细胞呈多角形,1例呈不规则形,2例瘤细胞巢状成排列,2例成索状排列,1例不规则班列。19例均不浸润包膜、血管以及周围组织。

    3 讨论

    Conn综合征是以高血压、血尿醛固酮和低血浆肾素活性致高血压、低钾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共分7型,临床上65%~95%为肾上腺Conn腺瘤。Conn腺瘤多见于中青年,以20~50岁为高发年龄段,女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1∶3。临床表现主要为高血压、肢体肌无力、夜尿增多、低血钾和低肾素水平、血尿尿醛固酮增高等。本病所致的高血压属继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人数的1%[3]。本组患者均伴有高血压,同时有17例(占89.5%)以高血压为首发症状者,其次以肢体无力表现最多14例(占73.7%),与文献报道相符。Conn腺瘤所致高血压多呈良性经过,但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多种靶器官(心、脑、肾)损害。有学者[4]报道脑血管意外发生率为15.5%,肾脏损害蛋白尿发生率为21.4%。Conn腺瘤的病理表现为单发结节,瘤体直径多为1~2 cm,平均1.6 cm,包膜完整,内含丰富脂质。

    综合文献报道[1-4]和本组19例所见,Conn腺瘤的常见CT表现为与肾上腺相连的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直径1~2 cm,平均直径约1.6 cm,边缘清楚。由于富含脂质而呈低密度表现,增强扫描病变有轻度持续强化[5]。

    Conn腺瘤鉴别诊断:(1)肾上腺皮质醇腺瘤,以中年妇女多见,临床有库欣综合征表现,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毛发多、皮肤紫纹及高血压。CT 表现为单侧肾上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直径2~3 cm,与肾实质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肿块轻中度强化。(2)肾上腺转移瘤,肾上腺是转移瘤的常见部位,以肺癌和乳腺癌最常见。常表现为单侧或者双侧肾上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直径常为2~5 cm,密度常均匀,较大的肿瘤内坏死,增强扫描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3)肾上腺皮质癌,临床约50%有皮质醇分泌过多的症状。CT平表现为肾上腺区域巨大分叶状、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直径常大于5 cm,密度常不均匀,内可见钙化及出血、坏死和囊变,增强扫描肿块常强化不均匀。有文献[6]认为坏死和钙化均为皮质腺癌的恶性特征。并有原发灶或其他部位转移灶。(4)肾上腺囊肿,临床无明显症状,病灶常为单侧较大的圆形均匀水样密度影,无强化。(5)嗜铬细胞瘤,一般嗜铬细胞瘤瘤病灶较大,强化明显,密度多不均匀,易囊变[7-8]。结合临床表现不难鉴别。

    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作出Conn腺瘤形态学的诊断。Conn腺瘤的定位诊断主要依据B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CT定位准确、有较高的分辨率,尤其在扫描层距< 2 mm时,准确性大大提高,<1 cm 的腺瘤CT明显优于B超,CT检查是Conn腺瘤定位诊断的重要方法。本组病例均进行了CT检查,均提示单侧肾上腺占位病变。左侧占位较右侧多见,左侧∶右侧为11∶8。因此,在Conn腺瘤的诊断过程中可首选CT检查。

    [参考文献]

    [1] 尹晓燕,张锦.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