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113
奥曲肽对肠梗阻患者的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丁锴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肠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情况。 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4%,治愈率为15.2%,平均排气时间为(5.5±1.7) d,副作用发生率为34.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治愈率为68.5%,平均排气时间为(2.3±1.0) d,副作用发生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减轻肠梗阻症状,副作用低。

    [关键词] 奥曲肽;肠梗阻;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94-02

    肠梗阻是临床上恶性盆腹腔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肿瘤的广泛转移以及患者手术后遗留的手术瘢痕等造成了多部位的肠梗阻,手术治疗是其主要的手段,但是由于肿瘤的广泛传播和恶病质因素,往往达不到手术指征,而胃肠减压和补液等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有大量的报道称奥曲肽治疗肠梗阻有一定的效果[1]。本院就对采用奥曲肽治疗肠梗阻的病例进行了研究,现在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肠梗阻病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男31例,女15例;年龄41~73岁,平均(58.8±4.3)岁;梗阻类型:胃癌肠梗阻26例,大肠癌肠梗阻12例,其他恶性肿瘤肠梗阻8例;完全性梗阻19例,不完全性梗阻27例。治疗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4岁,平均(59.1±4.1)岁;梗阻类型:胃癌肠梗阻31例,大肠癌肠梗阻13例,其他恶性肿瘤肠梗阻10例;完全性梗阻23例,不完全性梗阻31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呕吐和停止排便排气功能,腹部立位片显示肠腔液平。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的肠梗阻治疗,方法为禁食,灌肠,胃肠减压,山莨胆碱解痉,予以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奥曲肽(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0171)治疗。用法为0.2 m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连续使用1~3周。治疗期间予以监测患者的电解质和腹部平片检查,观察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

    结合相关的文献进行评定[2-3]。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电解质恢复正常,CT显示肠腔积液积气消失;好转:临床症状和CT检查部分存在异常,电解质接近正常值;无效:症状和CT检查未见改善,电解质仍存在紊乱。

    1.4 统计学分析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行t检验,计数数据行卡方检验,且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7.4%,治愈率为15.2%,平均排气时间为(5.5±1.7) d,副作用的发生率为34.8%;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7%,治愈率为68.5%,平均排气时间为(2.3±1.0) d,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2。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后期往往由于肿瘤细胞的广泛转移而放弃正规的治疗,仅内科保守治疗,而肠梗阻则由于失去了手术的治疗时机而造成患者因为呕吐、腹痛、腹胀、无法进食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对患者的折磨往往造成患者放弃治疗和消极对待生活。据临床相关的统计说明,在肿瘤病变中,肠梗阻最常见的是继发于卵巢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后的并发症,其中,卵巢癌发生率为5%~51%,胃癌为30%~40%,而肠梗阻在肿瘤中的总发生率为5%~42%[4]。肠梗阻发生障碍后,肠壁继续有消化液向肠腔内渗出并积存于肠腔内,造成尿潴留等情况,而随着积气的逐步增加,往往会造成肠壁血运障碍,胃肠减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吸出了积气积液,但是液体的丢失会造成电解质的紊乱,患者往往会承受巨大的痛苦。

    临床治疗肠梗阻患者的常规方法是禁食、灌肠、胃肠减压、山莨菪碱解痉,予以营养支持,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手术治疗。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由于此类患者已发生全身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手术之前也应对机体的病理生理状况纠正后,才可行手术治疗;对于原发病严重,难以承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来说,药物保守治疗是一种较为合理的选择。奥曲肽是一种新型的生化制剂,由十四肽人生长抑素类似物所合成的八肽化合物,奥曲肽口服吸收较差,但皮下和静脉给药吸收完全且迅速,因此,一般制成注射剂,是由奥曲肽与醋酸反应制成的,其药理作用和天然激素类似,也可抑制LH对GnRH的反应、降低内脏血流,抑制5-HT、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糜蛋白酶、胃动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5-6]。但其抑制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较强。皮下注射奥曲肽,血浆浓度峰值在30 min内即可抵达,而消除半衰期为100 min。静脉注射后,4 min达到峰值,其消除呈双相性,半衰期分别为10 min和90 min。临床主要用于抑制胃酸、胰腺激素、血管活性肠肽、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降低胰液碳酸氧盐和酶的活性,抑制肠道蠕动,减少内脏和门静脉的静脉血流,维持电解质的平衡。

    综上所述,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奥曲肽治疗肠梗阻,不仅能提高临床效果,且可提前排气,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后的副作用低,对胃肠的内环境损伤小。

    [参考文献]

    [1] 纪璘,夏敏,郭继中,等. 奥曲肽治疗肠梗阻临床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6-67.

    [2] 姚宏伟,傅卫,王德臣,等. 鼻肠管减压及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8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