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3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357078
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15日 柳瑞春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肌酶及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小儿手足口病与轮状病毒性肠炎各40例,行心肌酶检测并统计出现心电图异常的种类和比例。 结果 手足口病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P < 0.05),轮状病毒感染组出现ST-T改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显著低于手足口病组(P < 0.05)。 结论 手足口病相对于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心肌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心电图检查能更明确的诊断心肌损伤。

    [关键词] 手足口病;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2(b)-0029-02

    轮状病毒感染患儿体内病毒可由原发病灶经淋巴管扩散至局部淋巴结以及经血液循环侵入其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皮肤黏膜、心脏、肺、肝、胰、肌肉、肾上腺等,引起各种病变及出现相应临床表现[1]。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病,潜伏期一般3~7 d,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者突然起病[2]。发病后两者均会对患儿的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探讨心肌酶、心电图检测在两者诊断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及轮状病毒感染者各40例,其中,小儿手足口病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0.5~9.0岁,平均(2.1±0.3)岁。轮状病毒感染者:男24例,女16例,年龄0.5~8.0岁,平均(2.2±0.4)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抽取晨起空腹静脉血行心肌酶检测,于床旁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肌酶血比较

    两组CK和CK-MB均值均高于正常水平,且手足口病组CK和CK-MB水平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P < 0.05)。

    2.2 两组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

    轮状病毒感染组出现ST-T改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显著低于手足口病组(P < 0.05),两组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往往不显著,常以发热及四肢和口腔出现疱疹就诊,轻症患者疱疹呈现自限性,并不留瘢痕,且预后较好,但是重症患者则累及中枢和呼吸系统,导致病毒性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脑水肿以及心肌炎等,严重危险患儿生命安全[3]。小儿手足口病者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第一心音低钝时,就要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应及时进行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以免误诊,因合并暴发性心肌炎者其死亡极高[4]。本研究发现手足口病组CK和CK-MB水平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且心电图显示出现ST-T改变和房室传导阻滞的比率高于轮状病毒腹泻组。可能是因为手足口并患者首先病毒感染对心肌细胞的直接影响,使得心肌细胞炎症浸润后出现凋亡甚至坏死,临床主要是心肌炎的表现,同时病毒感染后机体的免疫功能出现障碍,严重者出现炎症反应综合征,其瀑布样反应波及心肌细胞而出现心肌酶学的升高。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心肌受损的CK-MB高峰在发病3~5 d,1周后可转阴,本研究中轮状病毒肠炎感染患儿出现以上改变的可能原因是患儿伴有脱水,循环血容量不足,出现冠状动脉的缺血缺氧改变,同时全身其他重要脏器如肝、肾等亦存在缺血缺氧改变,机体酸中毒明显,出现肝功能的损伤以及心肌酶学的升高,同时轮状病毒通过破损的胃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学血症[5]。两组患者均结合心电图改变,其中存在心电图异常的患儿中,CK-MB的异常发生率最高,出现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低电压表现者,说明心肌损害愈重。另外轮状病毒性腹泻婴儿亦较常出现肝功能的损伤,因为肝细胞功能不健全且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发生轮状病毒肠炎肠炎时常合并有肝脏功能的损害,转氨酶的升高常与腹泻并存,且其升高随着腹泻的好转而呈现一过性改变[6-7]。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出现肝功能受损可能与病毒通过肠道的血管及门静脉后进入肝脏,此为血行感染途径,同时病毒还能通过肝内外胆管系统,经胆道发生逆行性感染[8],是否结合肝功能检测对于鉴别诊断轮状病毒性腹泻与手足口病更有意义,尚待进一步探讨。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手足口并患儿心肌损伤较为明显,通过心电图检查能更明确诊断心肌损伤,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则存在较严重的消化功能受损,尤其是肝功能损伤显著。

    [参考文献]

    [1] 陈莎,王旭东,黄永国.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酶与心电图在儿童手足口病感染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2012,27(2):126-128.

    [2] 李向峰,刘庆欣. 手足口病患者200例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16):137-138.

    [3] 刘小英. 超敏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联合检测对手足口病患儿早期诊治的意义[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14):20-22.

    [4] 吴梅青.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及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8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