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26期 > 正文
编号:12315141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5日 王新粮 陈正凯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研究与探讨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 方法 将来本院治疗的11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关键词] 心力衰竭;多巴胺;呋塞米;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 R9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076—02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患者常伴有水肿及液体潴留等情况发生。利尿剂是唯一能够控制心力衰竭患者液体潴留的有效药物,但是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并发肾功能不全,从而导致利尿剂疗效降低。本院于2009年5月~2012年2月采用早期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116例均为本院2009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性69例,女性47例,年龄46~85岁,平均(62.3±7.6)岁;患者心力衰竭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1例,扩张型心肌病2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4例,风湿性心脏病14例,酒精性心肌病8例;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75例,Ⅳ级4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吸氧、强心、限水、限盐、抗感染、利尿、控制血压、抗心室重构、抗神经内分泌等,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多巴胺0.5~2.0 μg/(kg·min),呋塞米5~20 mg/h持续静脉泵入,每天持续4~8 h。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或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症状体征有显著改善,或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改善或加重,或心功能无改善。(2)心功能指标:采用超声心电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3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3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LVI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患者常有液体潴留现象发生,是诱发心力衰竭加重的因素之一,改善液体潴留现象可有效缓解患者心力衰竭症状体征[1—3]。呋塞米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常规药物,有强效利尿功能,消肿、利尿效果显著[4]。但是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并发肾功能不全,且肾功能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及药物的使用进一步恶化,使得利尿剂疗效降低,产生利尿剂抵抗现象。一旦出现利尿剂抵抗,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水肿、液体潴留情况,其主要原因为:(1)心力衰竭患者因长期缺血、缺氧常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或肾前氮质血症。利尿剂通过促进襻利尿剂分泌,作用襻升支粗段上皮细胞腔面,以抑制Na+、K+的重吸收,以发挥其利尿作用。而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小管中聚集大量可与有机阴离子运转体结合的内皮源性有机阴离子,通过与利尿剂竞争结合,使得襻利尿剂分泌不足,因此治疗时为了保证襻利尿剂浓度常需增加利尿剂用量。但随着治疗中患者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单纯增加利尿剂使用量已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即产生利尿剂抵抗作用。(2)长期应用利尿剂和肾灌注不足会导致襻利尿剂作用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代偿性肥大,进而使肾小管远端增加了钠的再吸收,弱化了利尿效果。(3)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的非甾体镇痛解热药物可使肾脏血流减缓,降低了肾小管中的利尿剂浓度,减弱了利尿剂的利尿作用。(4)利尿剂产生短效利尿作用后,其在肾小管中需保持一定浓度才能发挥利尿作用。但当肾小管中的利尿剂持续6 h低于阈浓度便会产生代偿性钠潴留,进而抵消利尿剂的作用效果。

    多巴胺是体内合成的去甲肾上腺素前体,具有β受体激动作用,也有一定的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排血量,轻微加快心率;对周围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可以升高动脉压,对肾、肠系膜、冠状动脉等内脏血管可产生扩张作用,增加血流量;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促进尿量及钠排泄的增加[5—6]。

    综上所述,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力衰竭,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症状,保护脏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东亮. 呋塞米静脉持续泵入法与常规静脉输液法治疗心力衰竭护理与分析[J]. 吉林医学,2010,31(30):5411.

    [2] 刘建,贾静涛. 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利尿剂抵抗性心力衰竭52例临床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1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