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6889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曹凯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2周前停用其他降血压药物。对照组患者晨起服用缬沙坦,80 mg/次,1次/d。实验组患者除服用缬沙坦外,加服氢氯噻嗪,12.5 mg/次,2次/d。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如果治疗4周后效果不理想则增加缬沙坦剂量至120 mg/次,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血脂、血糖、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2]。

    1.3 疗效观察

    根据卫生部高血压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显效:治疗8周后舒张压达到正常标准(小于80 mm Hg)或舒张压降低大于20 mm Hg;有效:舒张压降低10~20 mm Hg,但未达到正常标准;无效:未达到显效及有效水平。有效率为显效及有效例数占全部例数的百分比[3]。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果出现心肝肾损害等严重不良反应则立即停药,如果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咳嗽等不良反应则应坚持服药。

    1.4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两组患者血压变化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结果以x±s表示,对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使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实验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而两组的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8周后,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5.1%、90.7%,对照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44.2%、79.1%,实验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具体结果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验组患者中1例出现头昏头痛,1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对照组患者中1例出现头昏头痛,1例出现咳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例患者坚持服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饮食结构的改变,使得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不断上升。高血压对患者的心脑肾产生严重损害,最终引起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从而导致死亡,高血压患者的平均寿命也大幅下降。但有效的降压药物控制不仅能够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更能够改善心脑肾等器官功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4]。

    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联合用药可以提高血压控制的有效率,降低患者的耐药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与利尿剂的联合应用效果较为明显[5]。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利尿剂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的肾性水钠潴留,后期可以舒张血管平滑肌从而降低血压。因此,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及利尿剂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6]。本研究表明,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缬沙坦与利尿剂氢氯噻嗪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应用降压药物,平稳控制血压。其中缬沙坦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可以明显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周红娜.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社区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中国药房,2012,23(4):310.

    [2] 王俊山. 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4):3758.

    [3] 严春姣. 缬沙坦联合小剂量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