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2年第19期 > 正文
编号:12276927
瑞舒伐他汀和阿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7月5日 马文学 江志羔 古玉燕 毕健成 徐志奇
第1页

    参见附件。

     1.2 治疗方法

    A组: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指术前后服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肠溶片、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等)+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生产)20 mg/d;即除常规用药外,于术前30 min内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次日开始每晚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维持6个月。B组:常规治疗(同前)+阿托伐他汀(辉瑞公司生产)40 mg/d,即术前30 min内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次日开始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维持6个月。

    1.3 术后随访

    全部病例均在术后1、3、6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6个月后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同时复查血脂和hs-CRP。再狭窄判断标准:ISR标准以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为再狭窄。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

    A、B两组在治疗前血脂和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治疗前后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治疗后血脂和hs-CRP水平变化较B组治疗后更明显(P < 0.05),详见表1。

    2.2 术后再狭窄和再发心绞痛的比较

    A、B两组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总再狭窄率、普通支架再狭窄率和药物支架再狭窄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 > 0.05),但再发心绞痛率A组较B组少(P < 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肌痛、肝功能异常。

    3 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由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所致。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必备条件。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无论采取任何药物治疗或措施,只要能使血浆LDL-C水平下降,就可明显减少冠心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有效的降低LDL-C药物。近年来的炎症学说认为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破裂和血栓形成等全过程。hs-CRP不仅是机体非特异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进展相关的促炎因子,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可降低hs-CRP水平,从而减少冠状动脉事件发生[4]。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支持ACS患者尽早服用他汀类药物是非常有益的,可明显地降低死亡的危险性。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是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较多和最有效的两种调脂药物,本研究直接比较这两种药物对血脂、hs-CRP和术后再狭窄的影响。瑞舒伐他汀半年后调脂和降hs-CRP的作用更加明显,术后心绞痛发生率减少,但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较阿托伐他汀无明显差异,不排除随访时间较短和观察支架内狭窄指标欠敏感影响。

    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除降脂作用之外,还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在降脂作用的同时能明显减轻炎症反应[5],并使其中的标志性因子如hs-CRP及PAPP-A的浓度明显降低[6]。瑞舒伐他汀是目前降低LDL-C最强的药物[7]。目前国外关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直接比较的报道较少,且服用的剂量较大,国内因人种和经济方面的因素,使用的剂量一般偏小。Stephen J等[8]报道40 mg瑞舒伐他汀较80 mg阿托伐他汀有更强的抗炎作用,但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作用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本研究初步证实20 mg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40 mg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应用同样有效,且两组药物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Okazaki S,Yokoyama T,Miyauehi K,et al. Early statin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t demonstration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on atherosclerotie lesions by serial volumetric intravaseular ultrasound analysis during half ayear after coronary event:the ESTABIJSH Study[J]. Cireulation,2004,110(9):1061-1068.

    [2] Zhou Q,Liao JK. Pleiotropie effects of statina一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J]. Cire J,2010,74(5):818-826.

    [3] 赵水平. 临床血脂100问[M]. 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1.

    [4] Nissen SE,Tuzcu,Schoenhagen P,et al. Statin therapy,LDL cholesterol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19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