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2080048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任刚
第1页

    参见附件(2065KB,2页)。

     [摘要]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支架植入,常规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0.6±15.2)%、(58.8±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3% vs. 22.2%,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

    [关键词] 替罗非班;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再狭窄率

    [中图分类号] R9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b)-048-02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对于明确梗死血管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一直是棘手问题。本文观察血小板抑制剂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6月~2010年6月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1例。入选条件:诊断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发病12 h内确诊且冠状动脉造影明确梗死血管,无介入手术禁忌证;排除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近期出血史、消化道溃疡、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1.2 方法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肌梗死病情、术前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采用PHILIPS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机,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鞘,常规行支架植入手术。支架为非药物涂层支架,长度≤25 mm。术后两组均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肠溶片、波立维(氯吡格雷)治疗,其他药物包括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欣维宁)。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心绞痛复发或运动试验阳性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有无再狭窄。规定靶血管直径狭窄≥50%为再狭窄。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术后所有患者残余狭窄<10%,即刻成功率为100%。治疗和随访期间血糖、血压情况稳定。

    2.2 血小板聚集率

    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治疗前为(61.4±19.0)%,治疗后48 h为(30.6±15.2)%;对照组则分别为(60.9±18.8)%、(58.8±18.3)%。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冠状动脉再狭窄率

    观察组46例中,冠状动脉再狭窄3例(6.3%);对照组45例中冠状动脉再狭窄10例(22.2%)。6.3% vs. 22.2%,χ2=4.232,P=0.040。观察组冠状动脉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2.4 治疗并发症

    随访期间,5例出现穿刺部位轻度血肿,予以重新加压包扎后痊愈。未出现严重出血或血栓并发症。对照组死亡1例,死因为心功能衰竭。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术后再狭窄严重限制了疗效。再狭窄是动脉损伤后的愈合过程,有多重因素参与,包括血管弹性回缩、血小板沉积、微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其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始动因素[1-2]。治疗的关键之一在于抑制微血栓形成,所以需要抗血小板治疗。有报道药物支架可获得良好效果[3-5]。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仅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初始环节,而替罗非班可作用于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替罗非班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此外尚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6]。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替罗非班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

    [参考文献]

    [1]Yuan PX,Rubin LT.Pathogenesis of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need for multiple kits[J].Circulation,2005,111:534-538.

    [2]Bird JA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06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