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7期
编号:12615664
小儿腹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影响因素及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5年3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和分析小儿腹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 减少小儿腹部切口感染。方法 回顾性分析960例腹部急诊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 将36例腹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患儿设为感染组, 924例未感染患儿设为未感染组, 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及切口类型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术后发生腹部切口感染者36例, 感染率为3.75%, 感染组患儿年龄(4.65±0.46)岁, 切口长度(5.34±1.25)cm、备皮至手术时间(25.97±4.62)h、手术时间(153.97±25.26)min, 未感染组分别为(6.36±1.08)岁、(4.26±0.23)cm、(22.85±4.21)h、(133.68±20.16)min,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切口长度、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是影响小儿腹部切口发生感染的主要因素, 针对感染影响因素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对预防及控制切口感染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腹部急诊手术;切口感染;患儿

    腹部切口如不发生感染, 术后数日切口应无明显疼痛, 亦无过分的压痛。切口感染多发生在术后5~7 d之后, 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切口逐渐加重的疼痛、发红、肿胀及变硬、压痛、不规则的发热、脉率频速、白细胞计数升高[1]。小儿腹部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可因细菌的不同而不同。胃肠类的手术, 感染细菌多是需氧及厌氧的革兰阴性杆菌, 不表现明显的切口疼痛及发红, 仅有肿胀及深压痛, 往往有不明原因的发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9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