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3年第2期 > 正文
编号:12346811
颈部放枕法对小儿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5日 林文霞 杨凤云 李杰
第1页

    参见附件。

     小儿静外静脉穿刺抽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如何提高穿刺成功率是广大护理工作者一直探究的问题,临床上,由于检验项目多,抽血量多,小儿血管又细,穿刺难度大,抽血量往往不足,极易影响治疗,又加上现在胖儿多,颈部短,血管更不容易暴露,穿刺成功率不高。而我们采用了颈部垫软枕方法,可使患儿颈部伸展平直,充分暴露穿刺部位静脉的方法来提高患儿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将我科行颈外静脉穿刺抽血的20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月至4岁。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也是2月至4岁。2组患儿原发疾病、抽血量、血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操作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2组患儿颈外静脉穿刺抽血。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法。观察组采用颈下垫枕法,协助患儿侧卧,颈下垫枕,使患儿头低位颈部伸展平直,穿刺部位颈外静脉充分暴露,助手固定患儿肢体和头面部,保证固定稳妥并注意观察患儿情况,使患儿安全。操作者坐位或蹲位在患儿头侧,选择穿刺点,常规消毒皮肤,打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洞中,取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操作者要用手绷紧穿刺点上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入皮后呈25°角至静脉方向穿刺,以后的操作同对照组。

    1.2.2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儿穿刺时血管暴露效果,抽血顺利情况及穿刺成功率。

    2 结果

    2组患儿颈外静脉穿刺顺利情况及穿刺成功率比较显示,颈下垫枕静外静脉抽血使颈部伸展平直,静脉暴露充分,操作者能迅速判断针头进入血管内,有效提高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成功率。

    3 讨论

    3.1 颈外静脉穿刺抽血时判断血管暴露程度及进针角度,由于患儿颈部短,血管不明显,患儿不配合,护士操作时往往是入皮后不能呈25°角穿刺进入静脉。要不就是过深或过浅,对于穿刺经验不丰富的护士很难把握,要不就是刺破血管造成皮下瘀血,导致穿刺失败。况且现在肥胖患儿多,皮下脂肪厚,针头进入组织疏松的脂肪内时就看不到血管的走向了,导制反复回针穿刺造成意外。

    3.2 在临床上,为了尽快判断病情及检验结果,我们采用了患儿颈外静脉抽血,颈部垫枕,使颈部展平伸直,角度变小,充分暴露颈外静脉,又加上助手稳妥的固定患儿肢体,使操作者很容易看到血管走向,从而提高静外静脉穿刺抽血成功率。但是抽血时不要过快,还要观察患儿面色及呼吸情况,穿刺位置要准确,助手固定时要适中稳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及患儿的安全。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7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