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2年第30期 > 正文
编号:12318264
多索茶碱治疗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0月25日 张振洪 张玉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总结多索茶碱治疗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治疗。用药7 d后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参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0%;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00%;同时治疗组不良发生率29.00%明显低于对照组53.00%,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多索茶碱;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

    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主要病变位置在支气管、气管、胸腔及肺部,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不畅,重者则呼吸困难和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致死。现代由于吸烟、大气污染及其他多种因素,使其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1]。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11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男61例,女39例,年龄29~72岁。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30~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诊断标准,无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史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将300 mg多索茶碱融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用药7 d。对照组:将250 mg氨茶碱融入2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用药7 d。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① 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偶有轻度发作但可以自行缓解。②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消失或者减轻。③ 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④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2]。肺功能评价标准:① 临床控制:FEV1、(FEV1/FVC)%增加35%。② 显效:FEV1、(FEV1/FVC)%增加大于25%。③ 好转:FEV1、(FEV1/FVC)%增加15~24%。④无效:FEV1、(FEV1/FVC)%增加小于1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χ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1.00%明显优于对照组72.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P<0.05,差异显著,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比较 经过7 d治疗后,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总有效率8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3.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3.00%,两组不良发生率相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4 讨论

    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肺癌、支气管哮喘等[3],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氨茶碱为传统的茶碱类药物,常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喘息性疾病。但其治疗窗太狭窄,静脉滴注时常常会发生多种不良反应,如失眠、恶心、食欲不振、心律失常、心悸等。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同属于甲基黄嘌呤的衍生物,其与氨茶碱的结构区别在于N—7位增加了3—二氧戊环结构。与氨茶碱相比,多索茶碱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更明显且见效快,药效持续时间长[3]。多索茶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呼吸道高反应性,解除呼吸道痉挛。研究证明其作用机制为:①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控制呼吸道炎症。②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细胞内的磷酸二酯酶激活蛋白酶A和G,降低Ca2+浓度以及呼吸道张力[5]。

    从本组研究结果可知,多索茶碱治疗组疗效、肺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氨茶碱对照组,且两者差异显著(P<0.05)。同时多索茶碱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多索茶碱在治疗呼吸道喘息性疾病中疗效明显,起效快,副作用小,是临床上的一种安全有效的用药选择。

    参 考 文 献

    [1] 严俊美,陶明春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52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