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22期 > 正文
编号:12119384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5日 王富收
第1页

    参见附件(1995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 由于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并发症;临床分析

    中国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发生率为3.63%~17.19%[1]。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并发脑梗死(CI)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预后差,病死率高。本文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1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易患因素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0例患者均为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符合WHO诊断标准)。确诊糖尿病至出现脑梗死时间为4~22年,男70例,女50例,年龄52~73岁。脑梗死由颅脑CT证实。

    1.2 临床表现 左侧肢体无力40例,右侧肢体无力37例,四肢无力16例,面瘫6例,头痛头晕65例,恶心呕吐24例,意识障碍4例。

    1.3 测血压,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液流变学。

    1.4 结果 血糖控制不良者(FPG>7.0 mmol/L或PG2 h>10.0 mmol/L或HbALC>8%)占114例(95%),血指控制不良者(TC>6 mmol/L,TG>2.2 mmol/L)占90例(75%),血压>160/95 mm Hg占51例(43%)。脑梗死颅脑CT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84例(70%),单发脑梗死,20例(17%),多发性脑梗死16例(13%)。见表1。

    2 治疗及转归

    根据患者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给予胰岛素或口服药物降糖,同时予扩血管、抗血小板凝集、降低血黏度、控制血压、调脂、纠正水电解质及代谢紊乱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有脑水肿表现者给予脱水剂。本组患者经治疗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3 讨论

    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易患因素较多,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及高血粘度均是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TC、TG、LDL升高,HDL下降可引起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脂肪在动脉管壁沉积,为动脉硬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糖尿病、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密切。动物实验证实,高血糖可加重高血压性脑梗死大鼠的神经症状,扩大梗塞范围,加重脑水肿,易并发脑出血,增加死亡率[2]。

    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代谢紊乱,可通过多种因素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高胰岛素血症可通过促进脂质合成及刺激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3]。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粘附性,聚集性释放反应和促凝活性都增强,红细胞及血小板的聚集性增强,以及血浆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变,均造成了血粘度增加,引起血流减慢,微循环缺氧及灌注不足易发生高凝状态并形成血栓[4]。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代谢综合征,而胰岛素抵抗是该综合征基本病理生理现象。胰岛素抵抗是一种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已经证实胰岛素抵抗是引起血脂紊乱、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因素[5]。2型糖尿病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胰岛素抵抗,且合并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6]。机制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代偿性分泌过多胰岛素,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高胰岛素可刺激脂肪合成。其典型表现为血清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增高,亦可正常,但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脂质在动脉损伤的内皮下沉积,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将减慢把外周组织内过量的脂质送往肝脏代谢排除的过程。以上因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从而易形成血栓。总之,由于糖尿病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对其治疗应采取综合措施。

    参 考 文 献

    [1] 蒋国彦.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3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995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