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9期
编号:12108746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
     2 中西医结合治疗ICH后脑水肿的研究

    西医对于ICH后脑水肿的治疗仍以药物脱水、降颅压为主,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白蛋白、甘油果糖、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等,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中医研究中,揭示了造成中风的主要原因是肝脾肾为病,尤为肝肾阴亏, 肝阳暴亢, 阳化风动, 血随气逆, 挟痰挟火, 横窜经隧, 蒙蔽清窍。脑水肿既然由中风而来, 其病理产物 “水” 就离不开中风的各种病理变化, 一方面血瘀、 痰浊、 热毒随逆乱之气上升, 导致清窍被蒙或脑络破损, 形成中风。另一方面, 血瘀、 痰浊、 热毒阻塞脑络, 脑中津液输布失常, 停而为水, 即导致西医所称的脑水肿。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ICH后脑水肿独有优势。

    2.1 实验研究 近年来, 对出血性中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日益增多,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复方、针刺治疗上。研究发现, 中医治疗不但对脑水肿具有拮抗作用, 而且对诸如自由基、 神经生化、 促进血肿吸收、 神经元电生理等几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常富业等[16]观察以开通玄府、利水解毒法组方的利开灵对大鼠实验性ICH脑水肿的效应,采用胶原酶肝素钠尾状核注射法复制脑出血脑水肿模型,观察在不同药物干预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利开灵能有效抑制ICH大鼠AQP4的表达。周庆博等[17]研究黄芩苷对大鼠ICH后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胶原酶Ⅶ诱导大鼠ICH模型,结果与ICH模型组比较,黄芩苷治疗组的大鼠脑组织PAR-1表达和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脑水肿减轻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75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