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3期
编号:12093078
背部测温法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体温监测中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1年5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3期
背部测温法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体温监测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比较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的差异性,探讨背温测量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对 2009 年 1月至2009 年 8 月入住PICU 的不同年龄的患儿 110 例进行体温测量试验。每例患儿分别测量 10 min 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 腋下体温与背部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温监测具有较腋温测量准确性高、护理工作量小的优点,可作为 PICU 体温测量的常规方法之一,测量时间应为10 min。

    【关键词】

    腋下体温; 背部体温; PICU患儿

    Application of Body Temperature Monitoring by Taking Back Temperaturein PICU

    XUE Yingying, WANG Lingling, JIN Zhipeng. Zheng zhou Childrens Hospitai,Henan,450053 China
, http://www.100md.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whether there is any difference between axillary temperature and back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in PICU,so a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aking back tempera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of different ages and admitted to PICU from January to August in 2009 were selected by adopting random sampling and body temperature of them had been measured Axillary temperature and back temperature of each patient had been taken for 10 min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xillary temperature and back temperature(P>005)Conclusion Taking temperature from the back of patients can be one of the conventional ways for patients in PICU in order to take temperature accurately and to ease nursing workAnd the time for temperature taking should be lasted for 10 minute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axillary temperature; back temperature; patients in PICU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温度,有深温度及表层温度之分,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体温测量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效果。但由于深部温度不易测量,临床上通常用腋下、口腔、直肠温度来代表机体的温度[1]。因为腋下测温较口腔、舌下测温显得更卫生、安全、方便,故腋温的测量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但由于儿科患者不配合则难以取得准确的数据,尤其PICU的患儿多采取了保护性约束措施,测量腋温的依存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通过对 110 例患儿腋下体温和背部体温(简称背温)测量比较,探讨测量背温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可行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09年8月,我院PICU患者110例,男53例,女57例,其中1月~1岁43例,1岁~3岁36例,3岁~5岁24例,>5岁7例。其中机械通气患儿2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17例,肺炎呼吸衰竭患儿1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的患儿21例,多脏器衰竭的患儿12例。110例患儿腋下与背部均无创伤、手术、炎症等测量腋下温度与背部体温的禁忌因素,两种测温方式均排除出汗和局部潮湿的影响因素。

    12 方法

    121 测试仪器的选择 为上海华辰医用仪表有限公司产水银柱式摄氏体温计,每周进行严格校对,误差范围小于02 ℃。体温计的检查方法[2]是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 ℃ 2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已测好的40 ℃以下的水中,3 min 后取出检视,凡误差在02 ℃以上或者玻璃有裂痕者不能使用,合格体温计用纱布擦干,放入容器内备用。
, 百拇医药
    122 实验方法 测试前患者保持安静状态,避免活动、饮用热水等可能导致体温改变的因素。首先用毛巾擦干受试者腋窝和背部的汗液,将体温计甩到35 ℃以下。腋温法:将水银端放置受试者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夹紧,测量 10 min 后读数。背温法用将甩至35 ℃以下的体温表的水银端置于脊柱与肩胛骨之间斜方肌部位,背部皮肤与床褥紧贴,每次 10 min。所有体温读数均由专人读取和准确记录,以此降低人为所造成的差异。

    123 统计学方法 结果均采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采用自身对照法,并用 SPSS 110 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两组计量资料比较用 t检验。显著水准 a≤005。

    2 结果(见表 1)

    3 讨论

    体温是临床医护人员采集病史和资料过程中最重要的客观指标之一,其准确性和精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3]。人体各部位温度并非完全恒定一致,体温的测量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测量体温的方法:①接触性测温法;口腔测温法、腋窝测温法、直肠测温法、颈下测温法、背部肩胛测温法、腹部测温法、肘窝测温法、腹股沟测温法、手部测温法、耳膜测温法;②非接触性测温法:红外线热像仪测温法[4]。临床上常采用的测温部位是口腔、直肠、腋窝,腋窝测温较其他部位安全、方便,且患者易于接受是最常用的其主要测温法原理是腋窝有丰富的血管,测得的[5]体温较接近体核温度,故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体温测量方法。
, 百拇医药
    腋窝因其局部血液循环丰富及隐蔽、不易散热的解剖生理特点,可以通过测量腋窝的温度来反映深部温度,但腋窝的温度测量要求患者很好的配合,临床上对一些特殊的患者如昏迷患者,消瘦,不能主动配合,使屈臂过胸,夹紧动作不到位等常导致测量的不准确。PICU是一组特殊的患儿,除昏迷患儿外很少有患儿能配合,尤其是躁动的患儿,在测试时为了固定体温计,放松这一侧肢体的约束固定,增加了非计划拔管率,给患者带来一定危险性。如有汗液不易擦拭,或幼儿不配合,体温表水银端难以放置到合适位置,从而影响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5]。腋下体温测量虽然安全方便,但由于受测温前的状态及局部因素影响较大,且温度上升较慢因此测量腋下体温的测量时间应较口腔、直肠温的测试时间延长,才能测得准确的数值[6],刘励等提出腋下测试时10 min,较5 min准确,腋下测温时间应是10 min[7]。本次实验腋下测试时间均为10 min。

    背部肩胛区血管由腋动脉的主要分支组成,血运较丰富[8]。PICU患儿长时间卧床,背部皮肤与床褥紧贴亦可形成一相对密闭环境,使背部散热少,客观上为应用背温法测量体温提供了较好的监测条件。因此,也能反映患者体温,尤其对昏迷或不宜用口腔、腋窝测量体温者更[9]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本研究观察到背部测温能准确地反映深部温度,而且较腋下测温方便。张建融[9]对120例住院烧伤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证明了背温法在烧伤患者体温监测中的可行性。测量背温时,应避免可能导致散热加快的因素。如患者暂停床上活动及翻身,以免空气对流而增加散热体温计与床褥贴紧,保持床铺整洁、干燥,以减少传导散热。另外对休克、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情绪紧张等影响血液循环的因素都会影响背部温度变化。对非常躁动不安患儿不宜采用背部测温法,以免测量不准和折断体温计造成损伤,由于深部体温需通过血液循环途径传导至背部,为使背温达到相对稳定值,测温时间至少需10 min。
, 百拇医药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PICU的危重患儿腋窝测温法和背部测温法所测体温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背温法应用于PICU危重患儿实用可行,可作为PICU患儿测温的常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赵霞,李阁,王晓真.婴儿颈部与腋下温度的相关性分析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2728.

    [2]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5252.

    [3] 王桂生临床护理诊断学基础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2002:5054.

    [4] 张文菊人体几种体温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天津护理,2006,14(4):245.
, http://www.100md.com
    [5] 蔡惠芳,张志勤昏迷病人两种体温测量方法的比较天津护理,2005,13(2):71.

    [6] 彭敏腋下体温测量时间的研究与探讨中国医药导报,2008,5(9):131.

    [7] 刘励,李玲,陈小英对准确测量体温时间的探讨西南军医,2004,6 (3):71.

    [8] 张文菊.人体几种体温测量方法的研究进展.天津护理,2006,14(4):245246.

    [9] 张建融背温法监测体温在严重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20., http://www.100md.com(薛莹莹 王玲玲 金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