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4期 > 正文
编号:11951992
大范围挤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效果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5日 徐承红 周爱明 孙君香
第1页

    参见附件(1421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大面积挤血对一针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3~12月,对222例在我院出生,无显著性差异的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通过使用两种挤血采集方法效果比,证明大面积挤血对新生儿疾病筛查一针成功效果理想。结果 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大面积挤血能有效提高一针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大面积

    作者单位:264200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徐承红 周爱明);

    山东威海环翠区妇幼保健院(孙君香)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通过血液检查,对某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群体过筛,使他们的临床症状尚未表现之前或表现轻微时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避免患儿重要脏器如脑、肝、骨等不可回逆的损害而导致死亡或生长及智能落后[1]。可见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减少残疾儿童,提高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面对出生3 d后的新生儿,我们在不断探索着一针成功的采血方法。

    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率既可减少工作量,又可减少医疗纠纷。为此,我院将2009年3~12月在我院出生的222例新生儿通过对两组临床数据的分析,探讨大面积挤血对采血一针成功率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3~12月在我院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222例,均为出生后72 h,充分喂奶6次以上,以单号床与双号床标号,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15例,其中男婴60例,女婴55例,对照组107例,其中男婴57例,女婴50例,两组新生儿均为足月健康儿。

    1.2 采血环境和时间 设专人采血室,环境清洁,每天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1 h/次,地面500 mg/l的健子素喷洒,1次/d,进行消毒。

    1.3 实验器材 无菌棉签,75%酒精,新生儿疾病筛查卡片及虑片,一次性使用无菌采血针(扬州双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秒表,纸胶布。

    1.4 研究方法 两组新生儿均在早上哺乳后1~1.5 h[2]放在室温28℃,相对湿度50%~65%的环境中30 min。酒精按摩足跟外侧相同时间。将新生儿头颈部垫高,使足底部低于心脏水平,以增加足部血流。采血部位均为足跟外侧静脉点。一次性使用无菌采血针斜刺足跟外侧距中线0.8 mm左右处,刺入2~3 mm深[3]。用消毒干棉球拭去第一滴血(因为第一滴血可能含有体液或皮肤碎皮)以上处置后,对照组:在采血点近旁轻挤压,实验组:左手轻抬新生儿小腿固定被采血部位之膝关节及其下部,另一手将腿部的血液推向足部。采血者将新生儿踝部夹在右手食、中指间,拇指放于足底,用拇指将足底前、中部的血液推至足跟部。距采血点远距离用力。至针刺点轻用力或不用力。两组均待血滴足够大时,轻触虑片,采3个直径>0.8 cm的圆形血斑。

    1.5 判断标准 成功:一次性容易地采集三个直径≥0.8 cm的血斑;失败:扎两针或以上。虑片质量[4]:合格是指虑片上的血滴≥0.8 cm,各自独立;不合格是指虑片上面血滴≤0.6 cm,或有重合及污染的现象。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 资料结果采用χ.2检验。

    表1

    两组新生儿采血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成功失败

    对照组1076542

    实验组1159520

    合计22216062

    注:χ.2=13.16,P<0.05

    表2

    滤片质量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成功失败

    对照组1076047

    实验组1159025

    合计22215072

    注:χ.2=12.45,P<0.05

    3 讨论

    3.1 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会造成儿童智力低下,体格发育异常。对其足跟采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何在实际操作中提高采血一针成功率及血片质量合格率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筛查方法是检测血中促甲状腺素(TSH)的含量。血样采集必须在出生满72 h经过充分哺乳6次以上后进行。如未摄入足够乳汁,新生儿血液中苯丙氨酸(PA)浓度偏低,易造成PKU假阴性。同时72 h后采血可避开生理性促甲状腺素(TSH)上升时机,减少CH筛查假阴性[5]。理论上讲,采血最佳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6~10 d,因为几乎所有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3 d内都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及脱水热,而新生儿出生后6~10 d摄取的母乳量逐渐充足,体重基本恢复,由脱水引起的发热逐渐消退,所以此时采血最易成功[6]。但此时产妇大多都已经出院,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住院期间符合采血条件的新生儿选择最佳实际情况全部进行采血,一般在72~96 h如因各种原因(早产儿、低体重儿、未吃足6次饱奶,提前出院等)没有采血者,嘱其家长尽早返回医院内采血。如新生儿用抗生素时,新生儿需停药48 h后才能采血。

    3.2 本实验观察并比较了222例新生儿,分别观察了小范围(在穿刺点近旁不小于2 cm)挤血手法,和大范围挤血手法,两种不同手法的足跟采血状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生儿在大面积挤血手法下的一针成功率为82.6%;小范围挤血手法下采血一针成功率为60.7%。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中可以看出血片质量试验组的合格率为78.26%,对照组为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大范围挤血手法更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并且血片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缩短了采血时间,避免了反复针刺新生儿足跟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更有利于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开展。

    3.3 临床采血应重视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的痛苦

    本组实验观察判断标准使用成功和失败两种,是因为我们发现采血失败会给新生儿造成更多痛苦,甚至有可能损伤局部软组织,这种情况应尽可能避免。采血时要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并做好新生儿的安抚工作,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3.4 大范围挤血手法应注意 ①喂奶1~1.5 h后采血,此时新生儿血容量处于高峰期,可提高足跟采血成功率,并且不易发生呛吐;②挤血动作轻柔避免挤压时间过长,手法过重,造成局部於血,软组织损伤或将组织液混入标本;③新生儿体位要头高足底位,颈部及躯干抬高45℃;形成头高足底位,心脏水平高于下肢;④采血深度于2~3 mm,过浅不易成功;如果过深,容易损伤到骨膜,引起骨膜炎;⑤穿刺时不要对足部握持过紧,每次挤压时间不宜过长,挤压松紧适度,节律均匀,一般1~3 s左右,待周围苍白区消退后再挤压;⑥标本采集后平放于治疗台上充分晾干,不能互相重叠或竖立放置,避免标本堆积引起交叉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2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