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1期
编号:11933482
超声在乳腺癌术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http://www.100md.com 2010年7月25日 戴爱云
第1页

    参见附件(1522KB,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前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9例乳腺癌患者,于新辅助化疗前后对乳腺癌原发灶及腋下淋巴结进行声像图的观察及分析。结果 化疗前肿块形态不规则者有8例,化疗后增至34例;化疗前周边有强回声带者有18例,化疗后降至6例;化疗前边界清晰者有16例,化疗后增至38例;化疗前肿物内回声偏多者有9例,化疗后增至33例;化疗前未见囊性变,化疗后1例发生囊性变;化疗后6例钙化灶增多;化疗前后方回声有改变者有39例,化疗后降至11例。结论 超声检查为化疗提供了简便、有效、安全的疗效观察手段。

    【关键词】 超声检查;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的研究使其治疗的模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乳腺癌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治疗的效果取决于远处微小转移灶的控制,而非局部处理范围的大小,故乳腺癌的手术范围大小不再是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全身性的药物治疗的作用日益突出,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已成为当前确有成效的全身治疗方法[1]。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乳腺癌治疗已从单纯的手术切除为主,发展为全身性综合治疗。新辅助化疗是全身性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以往的术后化疗,新辅助化疗是一种手术前进行的化疗,目的是通过化疗最大限度的减少肿瘤负荷,改善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减少肿瘤的侵袭性[2]。

    1 对象和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乳腺癌患者49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4~67岁,平均(49±8.4)岁。经X线摄片、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占位病变,辅助化疗前乳腺肿块均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学、细胞学检查证实为癌。辅助化疗前后对乳腺癌原发灶及腋下淋巴结进行声像图的观察及分析。

    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线阵探头,探头频率5~12 mHz,中心频率10 MHz,取样门宽度0.5~1.0 mm,应用超声仪内置图文工作站采集各种图像资料,记录各项测量值。同一个患者在化疗前后由同一个医师检查,采用相同的增益条件和探头,在同一切面上进行观察。患者取仰卧位,用直接接触法进行检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乳腺原发灶的大小(选取平行于乳腺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作为长径,与长径垂直的平行于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为宽径,与长径垂直的垂直于腺体平面的最大径为厚径)、形态、边界、周边强回声带、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改变等6项二维指标;然后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下观察病灶内及周围彩色血流情况,彩超检查条件均设置在能最大限度地显示低速血流,但无干扰信号的范围内。先观察血流分布情况及丰富程度,寻找血流最丰富的切面,计算血管数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52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