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编号:13194532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176例临床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5日 张莉莉 连桂真 阮美丽 黄海望 候润宇
第1页

    参见附件。

     我院肿瘤患者在发生下呼吸道感染中占第一位,可能与我院呼吸肿瘤科为重点科室收入患有肺部疾病、肺癌患者多有关。肿瘤为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体质较衰竭,相当一部分患者长期卧床,使咳嗽反射减弱,炎症分泌物滞留,另外各种治疗手段(化疗、呼吸机、抗生素的使用)也对呼吸道黏膜有损伤作用致分泌物排泄障碍,则导致肺部感染。肿瘤患者由于机体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再加上放、化疗和各种侵袭性操作如不及时处理,会引起院内感染,而且医院病原菌易产生耐药,对抗生素不敏感,一旦发生感染不仅影响疗效而且促进死亡。因此要加强对老年患者保护性隔离和消毒隔离措施的落实,认真治疗营养不良、糖尿病、贫血等慢性疾病,以提高老年患者的抗感染的能力。

    3.2 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 正常人口咽部主要是G+需氧菌群寄存,而气管远端是无菌环境,住院患者口咽部转为G-需氧菌为主。本组患者呼吸道也以阴性杆菌感染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2]但本组调查G-杆菌中以非发酵菌占多数(59.3%)却与大多文献报道的以肠杆菌科为主不同。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医院感染,且以多重耐药而著称。感染宿主多为免疫功能低下、有侵袭性操作、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多引起重症肺炎,治疗较困难。由于非发酵菌感染中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脓液呈绿色外,临床症状、特征缺乏特异性。因此非发酵菌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学检查,及时正确地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是诊断的重要手段。一旦诊断为非发酵菌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为了预防和控制非发酵菌感染发生应合理应用抗生素,减轻抗生素选择压力[3]。

    本次调查以单种细菌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居第1位,而且56.7 %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院内感染与住院时间长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有关。MRSA主要寄殖在健康人的鼻前庭,入侵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的手,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导致在患者之间传播。MRSA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主要依靠及时发现感染者与携带者,并将其隔离,给予有效治疗及时清除携带状况[4]。防止MRSA感染经医务人员的手、医疗环境、医疗设备的传播。MRSA感染不仅治疗费用高而且死亡也较高。

    3.3 本组调查中患者在ICU发生的肺部感染以多重耐药菌为主,且发生多次不同细菌和多重感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