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10期
编号:11798605
骨强度指标在指导骨质疏松治疗中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10期
     骨密度作为骨质疏松诊断及随诊指标的限制,使骨质疏松的治疗方法一直局限在通过药物治疗提高骨密度上,而忽略了骨生长依赖于适应的骨变应这一骨生长机制。最近,骨质疏松的诊断指标从以前的骨密度发展到目前的骨强度(抗骨折能力),其病因分析也在遗传、内分泌和营养等之外引入了骨应力生物力学机制,因此,单纯增加骨密度不再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唯一方法,提高肌肉力量、控制体重以及改善骨关节功能、增加身体平衡性己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提高抗骨折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药物治疗增加骨密度,从而提高骨强度这方面的内容已有多篇文章述及,本文仅就药物治疗以外的骨质疏松综合治疗研究近况作一概述。

    1 提高肌肉力量增加骨骼应力

    骨生长依赖于适应的骨应变,骨应变来自骨负荷。骨的负荷主要源于肌肉的主动收缩,而不是体重本身,分析肌肉的作用方式,可知肌肉通过费力杠杆,用多倍的力抵抗重力和外力,使肢体活动。足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股骨受到的肌力负荷,可比体面大5倍。从理论上分析、计算机模拟到实际测量,都可以得出结论:骨负荷源于肌肉的收缩。美国著名骨科专家Forst认为:肌力决定骨:结构和骨量,使骨强度适应运动负荷。近几年,肌力决定骨强度的理论逐步被生物学理论、实验室及临床所验证。在所有的运动项目中,举重运动员的肌肉最强壮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