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31期
编号:11798247
农药污染井水致食物中毒的调查分析(2)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0月6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1期
     23 d清晨5时制作豆浆、薏米汤所采用的原料包括黄豆、白糖、薏米均于数天前购进并已使用了一部分,但前几天的饮食者并未出现类似中毒症状,对这些原料的来源进行追踪调查,也未发现可疑之处。平时制作豆浆的水源一直都是自家门外小巷口的水井,该水井为浅层井,毗邻污水沟及小池塘,有明显渗透现象,井水现用现取,井口有木盖但未加锁。

    对病家残留的豆浆及张某剩余的豆浆(薏米汤没有残留)和原料黄豆、糖、薏米及井水、井壁与井水边缘处、污水沟取样检测,发现井水有明显农药气味,但张某则因感冒鼻塞,早晨在取水制作过程中并未感觉水有异常气味。所有样品均采用农药速测卡初筛检测,除了豆浆及井水、井壁呈阳性之外,黄豆、白糖、薏米等原料及水沟污水均呈阴性。豆浆及井水经进一步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发现,井水甲胺磷含量为133 mg/L,豆浆20 mg/L。据此估算,患者摄入甲胺磷农药量为1~14 mg。

    2.4 措施与效果 采用农药速测卡检测到豆浆及井水呈阳性后,立即查封剩余食物,封闭水井,禁止食用之后不再发生续发患者。中毒患者按甲胺磷中毒进行治疗,经催吐、洗胃及采用阿托品、氯磷定和对症处理后,疗效明显,相继于中毒后第2天至第14天痊愈出院,未发生死亡患者。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关于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检验结果及现场调查情况,表明这起事件是饮食被甲胺磷污染的井水制作的豆浆(或薏米汤)所致的农药中毒[3]。理由是:

    3.1.1 发病急骤,潜伏期短且相近,症状相似,无发热,主要表现为毒蕈碱样症状,采用抗胆碱能神经药及胆碱酯酶复能剂疗效明显。

    3.1.2 所有患者均饮食了张某制售的豆浆(或薏米汤)、不饮食者不发病,饮食量越多,潜伏期越短。

    3.1.3 制作豆浆(或薏米汤)的井水甲胺磷含量达133 mg/L,虽然在制作豆浆过程中经稀释且经反复加热煮沸100℃以上,甲胺磷浓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甲胺磷较稳定不易分解,因此豆浆中甲胺磷含量仍达20 mg/L。

    3.2 关于井水的卫生防护 本次调查没有证据表明井水中甲胺磷农药是由于环境污染渗透所致,究竟是坏人投毒还是其他原因尚不清楚。目前农村仍有许多地方的村民在饮用井水(包括自家或公用井),这些水井是否渗透,与污染源的距离远近,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以及如何防护却是卫生监督管理的一个盲点。这一事件提示,要有效预防意外中毒事件或慢性中毒事件的发生,不仅应加强剧毒农药销售使用的管理,而且也必须加强饮用水井(尤其是公用水井)的卫生监督管理和卫生防护。
, 百拇医药
    3.3 关于有机磷农药快速检测 赖玲扬等将农药速测卡应用于水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快速检验,认为该方法灵敏,完全能满足《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饮用水源水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限量的要求[4]。这次LP村中毒事件之所以能很快查出甲胺磷农药和及时控制,主要得助于农药速测卡的快速初筛检测,农药速测卡原本用于快速检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1],这次我们将其应用于井水及污水的初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该法简便,可直接在现场运用,易操作,易掌握,价廉,快捷、迅速,我们认为可以用于水源水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检测,尤其适合于水源污染事件及农村饮用井水的快速定性初筛检测。

    参考文献

    1 石西安.疾病预防控制应知应会手册 卫生检验实验操作技术.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688.

    2 仲德昌.进出口食品中农兽药残留实用检测方法.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269.

    3 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科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16.

    4 赖玲,扬向红.农药速测卡应用于水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的快速检验.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2:39-42., 百拇医药(方小衡 张泽民)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