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7年第9期
编号:11528018
高血压脑出血规范化外科治疗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金龙洙 李 鹏
第1页

    参见附件(290KB,2页)。

     2000年1月~2006年2月,对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了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死亡率为15%。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年龄14~70岁之间;入院时GCS评分≥6分;初次CT扫描显示幕上血肿量>10ml。排除标准:有明确证据显示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的;出血是因外伤或肿瘤卒中导致;脑干出血;心、肺、肾、和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影响预后者。

    本组52例,男34例,女18例,年龄20~70岁。49例有明显高血压病史,病史0.5~10年,平均5年。入院时,清醒10例,朦胧与嗜睡12例,浅、中度昏迷19例,深度昏迷11例,一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散大6例,肢体偏瘫47例,语言障碍6例。卒中至手术时间:6 h内28例,6~12h内9例,12~24h 10例,2~3d 5例。血肿部位及大小关系:20~40ml 17例,皮层下、尾状核、小脑各2例,壳核6例,丘脑5例;41~60ml 20例,皮层下4例,壳核7例,尾状核3例,丘脑6例;61~80ml 12例,皮层下1例,壳核6例,尾状核5例;>81ml 3例,均位于尾状核;破入脑室9例。

    1.2手术方式及方法

    1.2.1根据病人来院时的临床表现,血肿的部位及出血量综合判断。血肿部位较深,血肿量20~60ml,且无瞳孔大小改变,采用CT结合脑立体定向单或多靶点血肿抽吸+置管尿激酶溶解术。多数病例均于发病后6h内完成穿刺治疗。采用CT结合脑立体定向,标记于头皮上,切开头皮2cm,骨钻钻孔,用探针探出血肿腔,选择合适长度带钢丝芯的胶皮引流管送入血肿腔中心,退下钢丝芯,引流管稳固固定与头皮层,从引流管缓慢抽吸血液,若血肿部分或大部吸除后有新鲜血液流出则血肿腔内注入立止血或凝血酶彻底止血,稳定8h以后血肿腔内注入含尿激酶1万~2万单位的生理盐水3ml液化血肿,保留4h后放开引流,每日1~2次。术后1、3、5d CT复查。血肿破入脑室者,破入一侧脑室者只穿刺血肿,尿激酶亦可以液化脑室内血凝块,双侧脑室及三、四脑室铸型者同时行对侧脑室穿刺引流。此类手术28例(A组)。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0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