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6年第2期
编号:11530215
学校厂矿食堂从业人员五年“五病”监测及其卫生意识考评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24日 孙延庆 王思水
第1页

    参见附件(124KB,1页)。

    孙延庆 王思水 邹城市卫生防疫站 邹城市卫生防疫站

    【摘要】目的探索控制食堂饮食从业人员“五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单位食堂饮食从业人员每年一次全面体检,采集大便用GNSF增菌液分离培养痢疾、伤寒杆菌;用赖氏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HBsAg;用EIA法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标志物;胸透、拍片诊断肺结核;外科视诊皮肤病。同时进行“食品卫生法”及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卫生意识考评。结果五年检测食堂饮食从业人员16422人次,检出“五病”18例,五年总检出率为0.11%。主要系2000年及2001年检出,2004年无病例检出。每年全面培训一次,每季度现场检查指导,卫生意识逐年提高,经考核,不足60分人数逐年减少,由24.94% ̄27.99%下降到14.98% ̄23.43%;81分以上人数逐年增加,由24.09% ̄25.99%上升到31.11% ̄38.05%。结论饮食从业人员中确有“五病”发生,只有加强管理,定期检测,发现病例及时调离等处理。对饮食从业人员不断培训,现场检查指导,卫生意识方能不断提高,使饮食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卫生法”,“五病”完全可以杜绝。

    【关键词】 食堂 从业人员 “五病” 卫生意识

    【分类号】R155.6

    为观察学校、工厂及煤矿食堂、饮食从业人员“五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卫生意识水平。邹城市自2000年 ̄2004年,对其辖区内中学、工厂及煤矿食堂、饮食从业人员“五病”进行了监测,并考评了卫生意识水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方法、内容1.1对象中学、工厂、煤矿食堂饮食从业
------
     【摘要】目的探索控制食堂饮食从业人员“五病”的有效措施。方法对单位食堂饮食从业人员每年一次全面体检,采集大便用GNSF增菌液分离培养痢疾、伤寒杆菌;用赖氏法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检测HBsAg;用EIA法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五项标志物;胸透、拍片诊断肺结核;外科视诊皮肤病。同时进行“食品卫生法”及卫生知识培训,并进行卫生意识考评。结果五年检测食堂饮食从业人员16422人次,检出“五病”18例,五年总检出率为0.11%。主要系2000年及2001年检出,2004年无病例检出。每年全面培训一次,每季度现场检查指导,卫生意识逐年提高,经考核,不足60分人数逐年减少,由24.94%~27.99%下降到14.98%~23.43%;81分以上人数逐年增加,由24.09%~25.99%上升到31.11%~38.05%。结论饮食从业人员中确有“五病”发生,只有加强管理,定期检测,发现病例及时调离等处理。对饮食从业人员不断培训,现场检查指导,卫生意识方能不断提高,使饮食从业人员自觉执行“食品卫生法”,“五病”完全可以杜绝。

    【关键词】 食堂;从业人员; “五病”; 卫生意识

    【中图分类号】 R155.6+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008-6919[2006]10-91-02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4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