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6年第9期
编号:12863256
不问指标问状态治未病从中医体检开始
http://www.100md.com 2016年9月1日 《家庭医药》 2016年第9期
不问指标问状态治未病从中医体检开始

     随着“养生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迫切希望了解自己身体是什么状态、有什么风险、如何防范等问题。于是,体检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选择,不仅有西医的体检,很多人也选择中医的体检。那么,什么是中医体检?中医体检就是单纯的体质辨识?中医体检与西医体检又有什么差别?

    中医关注机体整体状态

    首先,我们要了解中西医体检的内涵不同。由于中医与西医对疾病是否“痊愈”的认识不同,评价标准不同,因此两种体检的方式、结果也有很大差异。西医依据各种检查指标数值与参考值比较,或者针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影像学检测,如X线、CT、磁共振成像,从而得出健康与否的结论。

    例如,人们经常做的体检,是到医院或者体检中心经过各种仪器检测,得到一张写有各种身体指标的化验单,这是西医体检的固定模式。但是,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各项指标正常或者基本正常,但还是有很多症状的“患者”。

    上海市治未病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天山中医医院副院长马恰怡介绍,曾经有一位50岁的患者,自称是“看病专业户”,他来医院体检科的时候拖着个小号旅行箱,身形佝偻,步履龙钟,脸上布满愁容。看病前他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接着从箱子里拿出厚厚的一沓病历,是他这些年来辗转各个医院的“成果”,他说自己浑身不舒服,头痛、胁痛、口苦咽干、喉中如堵。认真地看了他所有的检查报告,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仔细问询得知,患者一年前因为退休的事情耿耿于怀,长期觉得“很郁闷”,半年后开始出现上述症状。了解他的病情之后,马主任对其采取心理治疗和中药调理双管齐下的治疗方案,一段时间过后他的身体便逐渐地好转了。

    这样的“患者”,从西医角度看他“没病”,因为他所有的体检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但是从中医角度看,这是典型的“肝郁气滞”。所以,中、西医对健康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中医除了关注人体形态结构的变化,更加关注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关注阴阳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中医体检的内涵。

    人体状态分3类

    显然,中医体检的结论是状态辨识的结果,这种状态是整体的、动态的、个性化的。什么是状态呢?从健康与否的角度讲,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就处于健康与疾病两种状态的相互转化之中,中医按照健康水平的不同将人体状态分为3类:

    1.未病状态:是指对于各种各样的刺激,人体能通过自我调整,维持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的正常,处于阴阳平衡的状态。

    2.欲病状态:是介于未病态与已病态之间的状态。

    3.已病状态:是指外在刺激或体内的应激超过人体的调节能力,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出现偏颇,处于阴阳失衡状态。

    至于动态和个性化,通俗地说,就是不同人、不同时间的状态是不一样的。反过来说,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同仪器、不同医生检查的结果是一样的。

    辨识程度、部位、性质3要素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主任医师、教授洪钰芳介绍,中医体检包括程度、部位、性质3个要素:1.看“程度”:要不要紧?2.看“部位”:是哪里的问题?3.看“性质”:是什么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实现量化。

    在专业的中医体检科里,医生一般会首先为受检者建立一份健康档案,采集受检者的个人信息,包括现在情况、既往史、家族史、体质情况,然后运用望、闻、问、切四诊方法,结合中医诊断的仪器设备如脉诊仪、色诊仪等,全面地采集四诊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份完整的状态辨识报告。每次采集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力求保留受检者最原始、最真实、最详尽的信息。

    中医体检报告的完整信息包括:健康水平、中医诊断、西医诊断、辨证结论、体质类型、调治方法、易患病症、生命周期诠释;基本生活方式调养方案(性情养生、起居调摄、运动宜忌、饮食宜忌);个体化的医养方案(选择适宜的推经络、刮痧、拔罐、艾灸、针刺、贴耳穴、药物穴位贴敷以及药膳、药茶、药粥、适宜常食用的果蔬、足疗方、药浴方、药枕、药酒、药膏等方法)。

    对于“未病之人”,调护的关键是保持阴阳平衡,增强阴阳自和的能力;对于“欲病之人”,则应当根据阴阳偏颇的状态进行干预,以起到防微杜渐的效果;对于“已病之人”,则应根据阴阳失和的状态,采取“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治则,使已经偏离正常状态的机体重新回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中医体检也需用到诊疗仪器

    现在中医体检也有一些仪器检测的内容。比如经络仪、热红外成像仪、微循环检测仪等,它们在健康状态辨识或针对某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必须赋予中医学状态辨识的含义,这也是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举例来说,检测微循环时,我们选择受劳作影响较少的左手无名指甲襞,通过观察末梢血管形态、流态、血管周围状态等对多种疾病(心脑血管、高血压、中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发生微循环改变作出早期诊断、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为临床提供部分参考依据,但从中医角度来说,反映的可能是气滞、痰阻或血淤。

    又比如,红外热像对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特殊的价值,尤其是彩色红外热像仪有明显的对比性,如动脉栓塞、闭塞性脉管炎、大动脉炎、动脉瘤、静脉曲张等。但是,红外热像检查受到的干预因素较多,喝半瓶冰镇的或热的矿泉水即可能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再比如,经络检测所反映的只是某些方面的变化,可以为状态辨识提供参考,但不能代表整体状态。中医学历来强调四诊合参,单一的中医仪器体检结论并不可靠,正规的中医体检是不同仪器(方法)结论一致,而且是个性化、可量化的。

    中医体检适宜7类人群

    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副教授燕海霞介绍,以下7类人群可以尝试进行中医体检:

    1.有突出自觉不适,但西医检查无异常或无针对性治疗方法的,如长期头痛、乏力、周身不适;

    2.无明显自觉不适,西医检查有异常但没达到疾病诊断标准,且没有合适治疗方法,如检查有“胆固醇偏高、胆囊壁毛糙、前列腺钙化、息肉、结节”等;

    3.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但多种疾病集一身,需要到多个科室诊治、服用多种药物而脾胃难以承受或不良反应较大的;

    4.符合西医疾病诊断标准,但西药治疗效果快却容易反复发生的,如感冒、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5.无自觉不适,西医体检也均正常,想改善气色、形体(减肥或增肥)或欲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者;

    6.孕前、产后、术后想用中药调理,改善体质状态的;

    7.肿瘤患者,西医治疗疗程结束后需用中医药调治,预防旧病复发或扩散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现代中医健康管理理念下,中医体检科通常还会为每位受检者匹配一位健康管理师,随时回访受检者状态的改变,进行调整方案的优化,这也真正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 百拇医药(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