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07年第1期
编号:11364611
食品安全:危机之下 理智应对(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月1日 《家庭医药》 2007年第1期
     策 划: 本刊编辑部 执 行:张 宇

    2006年岁末的食品市场是不平静的。过去不久的毒大米、毒奶粉、石蜡油等事件还余音绕梁,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致癌物又掀起阵阵浊浪。在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报道之下,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这些过去不为人知的名词,成了如今人们谈论的焦点。由于公众信息沟通渠道不健全,它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便是——在物质极丰富的今天,人们却陷入了不知吃什么才安全的恐慌。据广州市一项调查显示,对于平时购买食品时是否担心安全问题,80.7%受访市民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担心。

    然而,这种“恐慌”有必要吗?这种认识正确吗?要避免“有毒”食品,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指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 陈君石教授

    ■2006年6月,北京发生因食用福寿螺感染广州管圆线虫事件,共计131人染病。
, 百拇医药
    ■2006年9月,上海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300多人中毒入院。

    ■2006年11月12日开始,大批“红心鸭蛋”被查出含有苏丹红Ⅳ号,致癌物苏丹红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2006年11月17日,大闸蟹、多宝鱼、桂鱼等便纷纷被爆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以及违禁抗生素。

    食品安全 有一说一

    食品安全——被夸大的危机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关系到每个人切身的健康,其安全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然而,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产品、接二连三的食品中毒事件……以致“我们还能吃什么?”成了当下媒体上最为常见的一句诘问。言下之意,是目前已经没有绝对安全的食品。

    然而,这种认识真的就正确吗?
, 百拇医药
    “这是媒体炒作之下,公众的一种不理智的心态!”面对“我们还能吃什么”这个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科学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在接受《家庭医药》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实际上,在包括陈君石院士在内的众多食品安全专家看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没有如某些媒体报道的那般可怕——

    首先,我们在面对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太过敏感。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各类食品的花色、品种、品质、口感、营养和保存均有重要作用。食品工业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想象的。以防腐剂山梨酸和山梨酸钾为例,二者都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对人体无害。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产自新疆的香甜的葡萄干,才能在到达北京百姓口中的时候,依然新鲜如初。

    其次,在当今社会中,追求食品的“零风险”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存在着食品安全威胁:烤羊肉串含有致癌的苯并芘、泡菜中含有亚硝酸盐、香烟的毒害也决不逊于苏丹红……除非生活在真空中,否则我们的身体总会受到不良物质的攻击。这在任何时代都是如此。目前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说自己的食品绝对安全,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对此惶惶不可终日。
, 百拇医药
    今天比“昨天”更加安全

    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说明我们的监管制度更加完善,检测手段更加先进了。

    陈君石院士说:“事实上,从20多年来卫生部每年进行的大规模全国市场抽检结果看,我们的食品合格率从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了90%,连酱油的合格率都在80%以上,进步是不小的。但老百姓对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也合情合理。”

    从2002年开始,由科技部牵头,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合作进行“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从检测、监测、控制和示范四个方面入手,为政府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减少和控制食品污染提供关键技术手段。陈君石是项目的首席科学家。

    过去工商执法人员检查“问题食品”,大多靠目测、鼻嗅等感观鉴别和经验判断,局限性很大。科技人员在建立和完善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发明了快速检测试剂盒、食品检测车等设备,让执法人员底气倍增。目前,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配备了食品检测车,20分钟即可测出蔬菜农药残留、30分钟就能检出甲醛,还能监控吊白块、双氧水、亚硝酸钠等违禁添加剂,共涉及10多个种类210多个产品,一上午可以对数家超市进行抽检。
, 百拇医药
    “提高检测水平,是我们工作的一大重点。”陈君石说,通过攻关,现在他们开发的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农药、兽药残留,霉菌,天然毒素和病原微生物,一个样品就能检查150多种农药残留。禽流感、新城疫快速检测试剂盒将过去21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缩短到4个小时,而且结果非常牢靠。在防控禽流感的过程中,这些技术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快速食品安全检测箱甚至登上了神舟飞船,用于检测太空食品。

    因此,面对目前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但媒体和公众都应“有一说一”,不要见风就是雨,夸大其词,老百姓更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理智面对。

    学会3招 认真防范

    当然,食品营养专家也指出,理智面对绝不是当防不防,在享受美味佳肴、便利生活的同时,也应该学会破解食品安全问题,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健康,不受“有毒”食品的侵害。

    食品营养专家为我们总结出防范有毒食品损害健康的3大招数。
, 百拇医药
    第一招 饮食多样化

    如果我们冷静地看待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就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有毒有害物质要对人体造成危害,都是以一定的摄入量为前提的。

    以苏丹红为例,在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指出,苏丹红诱发动物肿瘤的剂量是一个人可能摄入剂量的10万~100万倍,一个人要吃1200个“红心鸭蛋”才有可能导致危害。也就是说,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致癌危险性不大。当然,苏丹红可在人体内蓄积,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的危险性。

    陈君石院士指出,食品中含有有毒成分,并不等于食品就是有毒的。一种食物的成分是否对人体有害,关键看摄入量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再好的食盐一次吃多了一样会中毒;就连毫无节制地大量喝水,也会造成“水中毒”。反观各种“有毒”的添加剂或残留物,特别是各种香精、色素、防腐剂,除个别已经淘汰的品种外,绝大多数在常规剂量下都是安全的。就连臭名昭著的瘦肉精、孔雀石绿,除非长期大量摄入,均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危害。
, 百拇医药
    专家还指出,不吃一切看起来“危险”的食品,这种行为同样危险。因为这种对食物安全的恐慌,有可能带来膳食营养质量的下降。有些人因为害怕农药不敢吃绿叶蔬菜,因为害怕苏丹红不敢吃蛋类,因为害怕抗生素不敢喝牛奶……而这些食品正是人体营养素最重要的来源。长期营养不均衡给人体带来的风险,超过偶尔吃一个含有苏丹红的鸭蛋。

    可见,对于老百姓来说,破解食品安全问题最重要也是最简单的,就是树立饮食多样化原则。丰富食品的种类,自然会减少单种食物的摄入量,在安全剂量下,身体的安全防线就不会被突破。

    总之,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要多吃,不但可以做到营养均衡,也能有效避免“危险”食品带来的侵害。

    第二招 购物看标识

    对于食品安全,国家其实早已在着手构建一个监管体系,对于检验、认证合格的,食品包装上就会印制相关的标识。作为老百姓,我们只需要认识它们并留心看食品的保质期就可以了。

    1. QS标志

    QS是英文Quality Safety(食品安全)的缩写。拥有此种标识,表示该食品的生产加工企业经过了国家的审查,食品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所有QS号码均由12位数字组成,消费者可上国家质检总局网站查询,将QS码输入,看是否和企业产品相对应,可以立即辨别真假。

    [ 下 页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