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人人健康》 > 2011年第18期
编号:12131719
异性装扮为哪般
http://www.100md.com 2011年9月15日 《人人健康》 2011年第18期
     儿子大学毕业5年,一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为此心情很苦闷。最近,偶然间发现嗜好男扮女装,穿着我的丝袜、连衣裙、高跟鞋,端坐镜前自我欣赏,为此,我很害怕,儿子这是得了什么病,请尽快帮助解决。

    ——郑州毛女士

    根据您的表述,您儿子这种对异装的嗜好叫做“异性装扮癖”,它是通过穿着异性服装而得到性兴奋的一种性变态形式。“异装癖”者穿上异性服装多是为了获得性心理的满足。研究发现,异装癖者性染色体或性激素并无异常。

    “异装癖”临床表现

    通常从青春期开始穿着异装。初期是穿1~2件异性服装,以后逐渐发展,直至在公共场所亦浓妆艳抹地招摇过市,有愉快的性满足感和性冲动出现。多数为男性女装化,并不厌恶自己的性别。“异装癖”在改装后并不感到色情的刺激,本症通常是异性恋者,可以与异性恋爱结婚,在妻子面前掩饰这种行为,少数不加掩饰,甚至要求妻子满足他们病理心理需求。一般来说,“异装癖”不会危害社会和他人,但其行为有伤风化。社会上有不少人穿着异性服装,但并不是为了寻求性满足和性刺激,而是感到这种做法更适合他们的性格,突出个性特征,比较潇洒,男女青年近几年都有中性化服饰倾向,“异装癖”大多数持续多年,随中年性欲减退而减轻,少数可牢固持续至老年期。
, 百拇医药
    “异装癖”形成的原因有:

    1.心理因素:有的患者对两性关系有一种惧怕和忧患心理,因此,有不少患者在不穿异性服装情况下性交出现明显的阳痿症状,而穿了异性服装则无性功能障碍,这大概是异性装扮解除了患者潜意识中对性活动忧虑情绪或罪恶感的结果。有的患者因感到自身责任压力难以承受,借异装来逃避现实。

    2.生理因素:患者因自身先天生理缺陷或后天机能障碍,导致尝试扮演异性角色。或者偶然受到异性服饰视觉或触觉刺激,而选择穿异性服饰,从而获得生理上的快感。

    3. 家庭环境的影响:患者在幼年时本身性别受到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本来想要个女孩,却偏偏生了个男孩,或者为了填补心理上的缺憾,把孩子打扮成异性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抚。再如有些家长,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为求孩子平安成长,便将孩子打扮成异性形象,取异性名字。

    4.性向教育引导不当:有些父母总认为女孩子温顺听话、讲卫生,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时,总爱把男孩当女孩来对待,还常拿邻居家的女孩作榜样进行教育。或者把女孩当男孩来教育,使孩子在儿童和青少年期缺乏正常的社会交往,养成异性化的气质性格。
, http://www.100md.com
    5.生活中受到刺激或伤害:由于遭性侵害或失败婚恋,由衷对异性产生反感,转变成“异装癖”。

    根据你的表述,您儿子可能是由于压力大变成“异装癖”。调查显示:当人在生活中压力过大、情绪焦虑或不安时,异性穿衣打扮具有缓解紧张、调整情绪的作用。

    “异装癖”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当发现有“异装癖”倾向时,首先要让患者知道这是性变态,是一种心理病态,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及时进行治疗是关键。

    1.早发现早治疗。如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出现“异装癖”苗头时,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其自信心,减少对自己性别期望的压力,这样可控制其发展,使异常行为有明显的改观。

    2. 从小进行明确的性别角色教育。为了防止孩子成年后发生“异装癖”,应该从小进行明确的性别角色教育。无论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应该从小就让他们明白作为男人和女人,应该具有怎样不同的气质和品格。

    3.认知领悟。对成年患者,可引导他们回忆幼年的生活经历,寻找出自己患“异装癖”的早期成因,然后就其原因向患者进行分析解释,使患者对自己的病症及其危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后去控制纠正。

    4.结婚治疗。当患者成年时,建立异性恋爱关系并结婚,在妻子的帮助下,其异常行为可得到控制和纠正,如有些患者有明显的性功能障碍,性能力低下、阳痿,需靠穿异性服装来达到性兴奋和性高潮,配偶可以在进行性活动时通过爱抚、接吻、热情鼓励等方式帮助丈夫减轻、消除焦虑情绪,逐步克服性功能障碍,不穿异装也能达到性兴奋和性高潮。

    5.厌恶疗法。当患者在着异性装扮的情况下,予以疼痛性的刺激或心理打击,使其解除异常行为。,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