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5年第17期
编号:10804385
小儿结核病诊断和治疗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5年第17期
结核,1结核病概况,2结核病的免疫病理学基础,3小儿结核的诊断,4小儿结核病的治疗,5结核菌的耐药
     结核病仍是世界范围的主要传染病,是严重危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估计,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受结核分支杆菌感染,其中约有5000万人感染耐药结核分支杆菌。另估计目前每10万人群中,大约有50例病人痰培养阳性,且具有很明显的传染性。据观察,1例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人8个月内如未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在3年内传染并可致病约21人之多。耐药、流动人口和HIV感染已经成为当今结核病控制所面临的三大难题,其中耐药性是对我国结核病控制起主要限制性作用的因素。

     1 结核病概况

    自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已整整一个世纪。大体说来结核病在防治历史上有三个里程碑。1882年医学先驱者Rebert koc发现结核菌,从此有可能来控制和防治结核病。他为制备菌苗及预防注射奠定了基础,这是结核病防治史的第一个里程碑;20年代卡介苗出现及应用,它的出现标志着结核病防治史的第二个里程碑;40年代起不到10年间链霉素(SM 44年)、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和异烟肼(INH 50年代初)相继问世,开始了结核病的化疗时代,这是第三个里程碑。自从抗结核药物相继问世,使得结核病的治愈成为可能,然而不合理的联合用药、管理不善、药物供应不足和质量不佳以及间断用药等,致使结核分支杆菌不能及时被杀灭而产生耐药性。耐药结核病导致病程延长、死亡的危险性增加,治疗失败;也会导致长时期的传染性,增加生活在社区范围内被感染者的数量,扩大耐药性传播的机会并使总体人群暴露于耐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危险之中;病程的延长增加了治疗的费用,这不仅包括附加的实验室检验、治疗、住院治疗等直接费用,而且还有因家庭丧失收入或时间而导致间接费用。耐药性泛滥将会使结核病控制返回无化疗时代。

    2 结核病的免疫病理学基础

    自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整整一个世纪人们致力于研究结核病的生存条件,以了解结核病机体免疫与发病间的关系。目的是弄清这些问题对彻底治疗和预防本病均非常重要。

    当机体吸入>5mm带有结核的颗粒,由原驻肺泡巨噬细胞所吞噬;在没有免疫的个体,吞噬细胞不能消灭它,反而可破坏吞噬细胞,并在细胞内生长和繁殖。在感染的原发部位引起炎细胞浸润,刺激血内的多核中性白细胞渗出形成小的肺泡炎,而后则单核白细胞占优势伴有炎症范围扩大,大约在感染近2周时,结核病从原发部位经淋巴侵犯相应的肺、肺门淋巴结,形成继发性结核病灶。感染近4~6周时,病人出现结核菌素试验反应阳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46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