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速递 > 医药快讯
编号:10511593
医药快讯(2004.12.17)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262期
     节食也许能缓解早老性痴呆症症状

    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控制饮食能缓解实验鼠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老年神经生物学》网络版上。

    对人类来说,肥胖者患早老性痴呆症的风险较高。论文作者之一芬奇强调,饮食中不大的变化就能缓解实验鼠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但这一结论目前还只是针对笼子里的实验鼠得出的,与生活在复杂世界的人类还有“巨大差距”,能否适用于人类还需要更多证据。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使用了基因改造的实验鼠。植入它们体内的基因,取自两个有遗传性早老性痴呆症的人类家族。这些青年期的实验鼠被分成两组,一组可以随心所欲地进食,而另一组在4个星期内削减进食量40%。随后,研究人员观察这两组实验鼠脑组织上的淀粉状斑。

    他们发现,被迫节食的实验鼠,其淀粉状斑的数量和大小都是另一组的50%。早老性痴呆症患者的脑组织上积聚淀粉状斑,特别是在大脑海马区和前皮层积聚的淀粉状斑,被认为是导致患者失去记忆的罪魁祸首。
, http://www.100md.com
    芬奇说,这个实验证明节食能缓解早老性痴呆症症状,而且对来自两个不同家族的变异基因同样有效,下一步他们将要研究为什么这种效果“如此明显和深远”。他认为,节食降低了实验鼠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这也许是研究的方向。(陈 勇)

    北爱尔兰科学家称多吃水果能使骨骼强健

    众所周知,喝牛奶能强壮骨骼,然而北爱尔兰科学家日前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水果在这方面的功能比牛奶更胜一筹。

    美国《临床营养期刊》最近刊登了北爱尔兰食品与健康中心的一项研究成果。该中心研究人员认为,食物中大量的酸性物质是降低人类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吃诸如水果和蔬菜等能中和酸性物质的食物可以帮助人们拥有强壮的骨骼。

    为证明这一理论,该中心研究人员在对1345名12岁~15岁青少年的饮食习惯及其骨质健康程度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那些喜欢吃大量水果的女孩具有最强壮的骨骼。研究人员指出,他们的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排除了其他已知因素,如体重、运动等对骨质健康的影响。
, 百拇医药
    动作协调障碍儿童宜及早就医

    孩子经常跌跌撞撞、站立时左摇右摆,总会被视为顽皮或故意不合作,然而这或是动作协调障碍的症状。香港特区卫生署专家表示,儿童动作协调障碍是由于他们先天平衡能力不足、手脚协调欠佳。但是家长和老师对此症认知极少,儿童无法及早得到诊断和训练,致使学业、社交、情绪以至自我形象都严重受挫。

    动作协调障碍等同运动困难、手脚笨拙、意识与行动协调欠佳,医学界至1994年才将这类问题统称为动作协调障碍(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香港特区卫生署九龙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高级医生陈凯珊指出,此症在香港是个很新的概念,家长、老师甚至一般非专科医生对此都少有认知。外国研究显示此症的普及率约5%~8%,男童占大多数,为75%~80%,相信香港情况与之类似。
, http://www.100md.com
    据悉,2002年7月至2003年4月期间,香港特区卫生署7个儿童体能智力测验中心共诊断了94名动作协调障碍儿童,以男童(78%)和6~8岁儿童(67%)居多,有小肌肉问题(如执笔困难)和大肌肉问题(如欠平衡力)的各占1/3,其余则大小肌肉都有问题;44%同时患有注意力失调/过度活跃症,32%同时有读写障碍,另有17%则三者兼有。这些儿童半数都有学习困难,以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陈凯珊说,动作协调障碍除妨碍学习和日常生活,也严重影响儿童的社交和情绪。动作协调障碍儿童通常衣着不整,老师便以为他们态度散漫;上体育课时跟不上,老师又会错怪他们没有尽力,结果他们逐渐失去自信,甚至为掩饰自己的弱点而逃避并经常发脾气。与此同时,同学会嫌他们“笨手笨脚”,以致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经常被排斥,平时也只能与年纪较小的儿童玩耍。

    陈凯珊强调,目前的学童保健服务大多不包括功能障碍测试,所以极有可能令部分儿童得不到诊断,惟有靠最接近他们的家长和老师多加注意。家长和老师越早知道、小朋友越早接受训练越好。家长若发现子女的自理和体能活动能力较同龄儿童发展慢,便应往医院求诊以对症下药。
, 百拇医药
    新加坡医生研究用基因疗法治疗先天失明

    据海外媒体报道,新加坡医生希望在10年后,采用基因治疗法,治疗遗传性失明。

    新加坡一些眼科专科医生已着手准备展开眼科疾病的研究工作,其中的方向包括基因治疗和视网膜病变。

    据报道,目前新加坡患遗传性失明的病人每3000人当中就有一个。医生表示,惟有确认基因后,才能进一步改变基因,避免失明。医生也希望在这个基础上,用基因治疗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目前,视网膜病变在新加坡造成的失明问题最为严重,40年来增加了40%。而目前以激光治疗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局限,因为激光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而且它只能稳定视力,但是基因治疗却可能让病人重见光明。

    基因治疗法是个富有争议性的治疗方式,在国际上还处于实验性阶段。
, http://www.100md.com
    美研究称剖腹产后再自然生产有风险

    16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做过剖腹产的妇女再次怀孕时,如果想自然生产,那么患上严重内科病的风险较大。

    这个发现是经过对3.3万多名妇女的研究后作出的,可能平息一个长达数十年之久的争论。医生们曾认为,如果一位妇女曾经通过剖腹产产下婴儿,不会对今后的生育产生什么影响。这种观点使目前的剖腹产比例占1/4以上。在1981年,做过剖腹产的妇女再次怀孕时,只有3%的人想自然生产。由于任何手术(包括剖腹产)都有风险,医生们也试图降低通过剖腹产生育的比例,所以在做剖腹产前,他们都会给孕妇自然生产的机会。到1996年,这一比例增加到28%。但采用这种方式会出现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子宫的疤痕组织会在生产过程中开裂。

    这项最新研究由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马克·兰登主持,是根据美国19个医学中心的数据,目的是更好地评估这些风险。兰登发现,以前做过剖腹产的妇女选择自然生产时,0.7%的人子宫会发生破裂现象。
, 百拇医药
    通过手术产下的婴儿没有出现过缺氧病例,然而那些试图自然生产的母亲的婴儿却有过此类病例,12个婴儿中有2个死亡。在母亲发生死亡的风险方面,选择这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其风险是一样的。

    部分盲人依靠第六感“看”他人表情

    人们对第六感觉的话题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最近英国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位全盲的男子居然能识别他人脸上的表情。这一发现为科学家揭示第六感觉的奥秘提供了新途径。

    这一新发现是由威尔士大学的艾伦·佩尼亚医生领导的科研小组获得的。科研人员对一名52岁的全盲男子进行了实验。这名男子由于接连两次中风破坏了大脑视觉皮层而失明。他的世界一片黑暗,他无法辨别动作、颜色、形状或亮光。不过这位男子的眼睛仍然具备一定的功能,它们接受到的光信号仍然可以被转换成电信号传输到大脑中。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向这名男子展示了一些印有诸如圆圈和方块等图形的图片,他无法辨别这些图形。随后向他展示一些分别印有毫无表情的男女面部图像的图片时,他也无法辨别他们的性别。但当研究人员向他展示200张印有一系列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的图片时,他居然能辨别出这些表情,而且正确率达到59%,这比随机猜测的几率大多了。这说明尽管他的大脑视觉皮层被破坏,无法感知正常视觉,但负责感知情感的大脑部位仍然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人的大脑感知情感信息的那一部分与感知正常视觉的那一部分不同。
, http://www.100md.com
    为了寻找大脑感知情感的部位,科研小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这名男子的大脑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在这名男子观看愤怒、喜悦、恐惧或者没有明显特征的面部表情图片时,他大脑中的一个扁桃型结构在活动,而且当他看到恐惧的表情时,扁桃型结构的反应最强烈。这说明大脑感知情感的部位很可能与这一结构有关。

    科学家推测,人的大脑可能存在与已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5种感觉机理不同的感觉功能,感知情感可能就是这种感觉的一种表现形式。

    佩尼亚医生等人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神经学》杂志上。

    美发现导致人类感染疯牛病的“帮凶”蛋白

    美国科学家日前通过实验证明,引发疯牛病的变异锯蛋白要借助铁蛋白才能进入人体,由此探明了疯牛病在物种间传播的根本原因。
, http://www.100md.com
    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感染部位多为脑部、脊椎和眼。如果人类食用患病动物制成的产品,就有可能被感染,表现为克雅氏症,而变异锯蛋白是其中的“罪魁祸首”。但是,科学家迄今很难理解变异锯蛋白是如何从动物进入人体的。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科学家为了探究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他们将带有变异锯蛋白的脑组织捣碎,然后加入人口腔、胃肠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作用力很强的消化酶。尽管这些酶通常能够使蛋白质分解为碎片,但变异锯蛋白可以平安地“逃脱”它们的作用。观察表明,在消化酶作用后,变异锯蛋白和铁蛋白黏合在了一起。铁蛋白是多种动物体内大量存在的一种储藏铁的蛋白质。

    科学家随后又将经过消化酶作用的脑组织放入一个模仿人内脏的实验室模型中。结果表明,变异锯蛋白和铁蛋白可以“手拉手”地在细胞间运动。由此可见,变异锯蛋白以铁蛋白为依托,可以从内脏壁进入人体其他组织。

    科学家在新一期《神经学杂志》上指出,他们的结果也许可以解释变异锯蛋白为何能打破物种界限而进入人体。当人食用了感染疯牛病的肉制品后,人体的铁蛋白就通过上述方式使变异锯蛋白进入人体其他部位。 (曹丽君)
, 百拇医药
    香港浸会医院微创心血管术成功率达100%

    香港浸会医院引入新的心导管手术方法,从手腕上的桡动脉插入导管,无需按压止血,病人便可即日出院。

    浸会医院心导管室主任林家庆介绍说,心导管手术是防止冠心病发作的有效方法,但以往的微创心血管手术需经大腿股动脉放入导管,术后大腿上会留有直径达3mm的小洞,病人必须静卧至少24小时,并以支架在伤口上作多个小时的按压来止血。

    林家庆自今年10月将新微创心血管手术引入浸会医院,至今已应用于约50个病人身上,手术成功率达100%。

    他指出,手腕的桡动脉比股动脉小得多,而且有些年长病人会因血管退化令桡动脉非常弯曲,增加手术难度;不过手术伤口直径可缩至1.7mm,病人只需戴上止血带6小时即可完全止血,无需卧床按压,减少痛楚和并发症,若情况理想,更可即日出院。

    心脏病是香港继癌症之后的第二号杀手,近年来更有年轻化趋势。林家庆说,新手术方法的普遍成功率为95%,费用与传统手术相当,八成非急症冠心病患者都适合使用新方法。, http://www.100md.com(以上由新华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