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304682
外感止咳方中收涩药的运用
http://www.100md.com 2003年9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024期
     罗亚明(四川省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

    收涩药具有较强的敛肺镇咳、止嗽平喘的功效,以此类药物为主配伍组成的敛肺止咳方剂,在临床多用于咳嗽后期的干咳无痰或久咳不已的肺虚咳嗽病证。外感咳嗽初期,只须辛散轻扬,即可达到宣肺止咳的目的。由于收涩药具有酸涩收敛之性,在外感咳嗽病证的治疗中多不主张过早配伍使用这类药物,以免恋邪留痰,滋生变证,致使外感咳嗽久治不愈。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酸涩类药物如罂粟壳、五味子、乌梅、银杏、白芍、牡蛎等药物的药理认识也逐步清晰。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抑制咳嗽中枢兴奋性,减少气道痰涎分泌,以及调节人体血管舒缩功能,减少血管通透性等作用,实现其镇静退热、解痉止咳、止痒脱敏等功效,并通过中药相互之间的配伍来整合其治疗作用。如辛散的细辛与酸敛之品五味子合用,既能有效地抑制咳嗽,同时兼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二者合用具有较强的止咳平喘功能;乌梅配白芍,能有效地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又可以抑制痰涎的分泌,因而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中药药理的实验研究不仅为中药的配伍运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且进一步拓宽了中医临床用药的思路。需要注意的是,罂粟壳由于本身具有较强的镇咳作用,外感咳嗽初期使用不当,易产生胸闷气紧等不适症状外,其它的收涩药在配伍使用中末见不适症状出现。
, 百拇医药
    外感咳嗽,病邪由口鼻、肌表侵入人体,初起即以肺卫症状为主要表现。治疗原则根据风寒、风热之属性不同,分别选用辛温、辛凉宣肺散邪的药物,以宣肺止咳,解除表证,使肺恢复其主宣发、肃降的功能。由于宣肺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易辛散走窜,尤其是温肺散寒药发汗力较强,若使用太过,易出现津伤气耗,治疗时可在辛散宣肺方中配伍某些酸敛收涩的药物,监制方中药物之辛窜走散之性,防止疏泄太过,使辛散与酸敛互相制约,从而达到辛散药宣肺无过汗之虞,收涩药止咳无碍宣肺透邪之功,二者配伍使用,相辅相成,既能发挥收涩药在外感咳嗽药证中的治疗作用,又无恋邪留疾之弊。

    如风寒咳嗽初起,病情轻微,可选用三拗汤加葱豉汤,同时配伍细辛、五味子。方中葱豉助麻黄辛温散寒,宣肺透邪,细辛、五味子助麻杏宣肺降逆止咳。处方时细辛与五味子用量相等,最高可用至10g,具有十分显著的止咳平喘功效,且安全无毒副作用。细辛入汤剂,其主要含挥发油在高温下易被破坏,这就是目前细辛在汤剂中用量较大,且无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若风寒犯肺,内夹水饮者,治疗宜温肺降逆,止咳平喘。选方可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银杏、牡蛎,方中麻黄、桂枝、细辛、生姜(干姜)宣肺散寒解表,五味子、芍药、银杏、牡蛎敛肺止咳、降逆平喘,利用其酸涩收敛之性减少痰涎的产生,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方中宣肺与敛肺药同时配伍,既能宣发肺气郁闭,祛邪外出,又可收敛耗散之肺气,使肺宣发、肃降功能恢复正常,则咳嗽自愈。对于外感风寒,咳嗽痰多、气急者,可选用金沸草散(旋覆花、前胡、细辛、荆芥、半夏、芍药、甘草)。该方在大队温肺散寒、止咳化痰药中配伍芍药甘草等药味,以增强其解痉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咳嗽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若痰湿壅盛于肺,证见寒热错杂,可选用葶苈子、白芥子、莱菔子、麻黄,杏仁配伍乌梅、五味子、牡蛎,并加黄芩、海浮石等药以泻肺涤痰,敛肺降逆,清热散寒,体现了敛肺泻实、寒热并用、动静结合的治疗用药原则。
, 百拇医药
    若风热毒邪侵袭人体,诱发咳嗽、喘息等症,如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等,可选用麻黄蝉衣汤治疗。方中麻黄、蝉衣、槐花宣肺透邪,乌梅、黄柏、板兰根、大黄、甘草清热除湿,收敛解痉,脱敏平喘。本方寒温互济,收敛与宣透兼施,宣肺与泻下并投,用于治疗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能收到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外感咳嗽治疗过程中,宣肺止咳药与收敛药配伍使用,可以制约宣肺解表药的辛散温燥之性,敛阴和营止汗,缓急止痛,提高宣肺解表药的疗效,加速外感咳嗽的治愈,防止病邪由表入里;收涩药敛肺解痉,降逆止咳,平喘,固护正气,能增强宣肺散邪、止咳化痰的功效,且无恋邪滞痰之弊。在外感咳嗽方中配伍使用收涩药时,必须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择用药,要熟悉收涩药物的性能,注意掌握其主治与功效、配伍规律及注意事项,特别是在用量方面要仔细斟酌,以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