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528251
调动资源提升基层中医服务能力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17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4277期
     近年来,国家卫生部门为了提高居民健康素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在基层开展相关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比如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配备中医类别医师,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能够提供中药饮片等6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基本预防保健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要配备中医类别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乡村医生,配置中医诊疗设备,能够提供3种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和基本预防保健服务等等。在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中要求对居民按中医体质分型。凡此种种,说明国家对中医的重视,也说明了中医健康服务的重要性。

    笔者是一名在基层村卫生室工作的医生,多年来一直坚持中医药服务,因此对基层目前开展的中医药服务多少有些了解。现就在基层开展中医药服务目前存在的问题谈些个人看法。

    据笔者了解,基层中医服务存在问题相对较大的是社区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二者最贴近居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而恰恰就是这个网底存在的问题较多。目前配备中医人员的机构可能只占一小部分,一些个体中医医生由于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站待遇较低不愿进入,目前在基层能够开展中医类服务的地方只占少数;有的地方也只是形式上开展了,应付一下检查而已,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居民在家门口并不能真正享有中医药服务。
, 百拇医药
    其实,中医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医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老百姓中尤其是老年人心目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一些慢性病的中医调理也最符合老年患者的需要。因此,假如中医服务不能在居民身边开展是件很遗憾的事。那么,如何能够更好地在基层开展中医服务呢?笔者认为,应根据各地不同中医人员的状况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调动现有中医人员的积极性,毕竟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首先,目前民间一些一技之长的中医人员不具备行医资格,应该经过考核将他们纳入乡村医生管理,这一点笔者看到全国各地在逐步开展,完善后会充实基层中医服务力量。

    其次,对一些卫生院缺乏中医师的情况,不妨聘请具有行医资格的优秀个体中医师定期到卫生院坐诊。如河北个体中医师李源在当地坚持运用中医服务百姓,中医功底深厚。当地卫生院聘请他每周定期在卫生院坐诊,同时还不定期为当地村医开展中医培训,值得借鉴。

    再次,将经过考核的个体中医服务纳入报销范围。国家现在正提倡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鉴于各地村卫生室合并后收入下降,一些有技术的中医人员不愿加入的情况,不妨让这个群体的医生也加入到购买服务的行列中来,让他们享受报销中医药服务的政策。

    最后是系统地培训基层医生。其实每年也有一些对基层医生开展的中医药培训,但大多流于形式,参加培训的人员大多是一些社区服务站或者村卫生室的负责人,这些人很多并不具备中医药基础,因此几天的培训多是走走过场,而一些真正从事中医执业的医生反而得不到培训机会。建议各地应针对当地基层中医现状制定合理和长久的培训计划,将有限的资源用到实处。

    总之,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中医资源,在基层开展中医服务才会更加可行,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才能得以提升。, 百拇医药(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