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087721
中医健康养生谣的诞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7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540期
     “悠久中医源岐黄,灿烂文化奏奇章;天人合一贯古今,阴阳五行统总纲;望闻问切求根本,辨证论治出良方;防病养生有妙招,造福人类保健康……”在第四届北京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暨第三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上,这支中医健康养生谣甫一亮相就获得了“满堂彩”,它不仅在中医药文化爱好者中间广泛流传,更作为科普材料进入“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北京东城区的部分学校,将中医药文化的幼苗栽种在孩子们的心田。

    这支中医健康养生谣的创作缘由是什么,又经历了怎么样的创作历程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医健康养生谣创作团队的“总指挥”梁永宣。

    梁永宣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医史文献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牵头创作了《青少年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读本(小学版)》、中医启蒙三字经等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作品,她的作品因其深厚的中医药文化根底、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而广受赞誉。

    说起中医健康养生谣的创作缘由,梁永宣回忆道,2011年3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屠志涛找到了自己,希望创作团队能为2011年的地坛中医药文化节构思新的作品。这就成为了这支中医健康养生谣的创作初衷。
, http://www.100md.com
    接到任务后,她立即组织了由中医、中药、针灸三院教师和研究生参加的创作小组,紧锣密鼓地开始构思。梁永宣告诉记者,最初我们的设想和最后的成品是不一样的,这也体现了创作团队不断碰撞、创新的思维过程。

    最初团队建议创作健康管理方面的内容,但在进一步讨论中,大家发现当前中医健康养生的常识尚不够普及,医药界也缺乏正确的引导。于是决定改变思路,撰写能为普通百姓所理解的中医药常识。

    在主题确定之后,采用什么样的写作形式又成了团队苦思冥想的问题。鉴于目前社会上已经出版过很多类似的书籍,他们决定在写作方式上寻求创新。

    一周后,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侯中伟老师编写的提纲问世,经过讨论,又吸收了创作组全体人员的集体智慧,决定以介绍起居养生、饮食养生、情志养生、经络养生、服药宜忌等几方面为基本内容,采用朗朗上口的歌诀形式予以呈现,同时配以简单注解。基础医学院赵歆副教授、中药学院杨瑶珺副教授、吴浩忠老师以及研究生林相龙、张弦、亢淼、黄英华等人纷纷行动起来,认真地撰写初稿。
, 百拇医药
    汇总初稿后,梁永宣发现,注解内容难以统一,且若以简短文字解释歌诀内容,受篇幅限制,有囫囵吞枣之嫌。于是,团队立即决定舍弃注解,完全以歌诀形式创作。为提供样本,梁永宣首先创作出第一部分开头篇及最后的结语部分,给大家增加了创作的信心。

    经过一遍遍地修改、打磨之后,一支朗朗上口、合辙押韵、通俗易懂的中医健康养生谣诞生了。

    为了方便更多读者阅读,现全文刊载如下:

    中医健康养生谣

    开篇

    悠久中医源岐黄,灿烂文化奏奇章;

    天人合一贯古今,阴阳五行统总纲;

    望闻问切求根本,辨证论治出良方;
, 百拇医药
    防病养生有妙招,造福人类保健康。

    一、节饮食

    四季阴阳万物源,依据天时用饮膳;

    五味调和方为本,滋腻味重体难安;

    寒热温凉需慎断,阴阳平衡最关键;

    秋冬养阴夏春阳,应时精选宜细辨。

    春季少酸多食甘,补脾益胃病不沾;

    夏季养心宜清淡,苦凉相伴身康健;

    秋季节辛常用酸,滋阴润燥养为先;

    冬季宜苦不宜咸,温食暖饮御酷寒。
, 百拇医药
    谷蔬果肉精心选,多样调配营养全;

    勿饥勿饱益身心,饮食有节尽天年;

    体虚不足可适补,实而有余泻则安;

    百病调养遵医嘱,未病谨防古训传。

    二、慎起居

    世人过忙易变老,起居有常从天道;

    邪风恶习须远避,不妄闲逸与过劳;

    胜日寻芳多情趣,心旷神怡少烦恼。

    多彩生活培雅兴,琴棋书画皆逍遥;

    家居舒适避尘嚣,开窗透气不可少;
, 百拇医药
    绿色点缀神清爽,房室整洁阳光照;

    晨起按时莫赖床,正午小憩倦意消;

    醉眠饱卧均无益,睡前静心勿久耗。

    四季着装皆可俏,肥瘦松紧适切好;

    随季增减适寒暑,春捂秋冻勿忘掉;

    传统健身术高超,五禽八段太极妙;

    调理气血养元神,持之以恒适医道。

    三、调情志

    古来圣贤重养神,身心合一气血通;

    五脏协同畅情志,正气存内建殊功;
, 百拇医药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调和能防病;

    疏泄气机顺为要,阴阳平和疾可平。

    过喜伤心神思朦,范进中举为笑柄;

    悲愁不已尤损肺,黛玉葬花叹多情;

    思虑恐惧伤脾肾,神疲体弱力不胜;

    肝如武将怒气冲,眩晕呕血易中风。

    尚德制怒重修身,戒骄戒躁多自省;

    尊师勤问学必得,敏思笃行业可成。

    敬老爱幼天伦享,知足常乐美人生;

    宁静致远仁者寿,宽容博爱智者同。
, 百拇医药
    四、通经络

    经络阻滞百病由,疏理调达有妙手;

    欲通经脉用何法,“敲击胆经”健康奏;

    每日拍打三百次,空掌股外轻轻叩;

    疏肝理气柔筋骨,身强体泰健步走。

    惠及众生保健灸,常灼要穴解忧愁。

    无疾自温足三里,祛病延年保长寿。

    身体疲劳兼虚冷,需将艾火“关元”守。

    男女老幼皆可用,坚持不懈佳效收。

    日日养生长浴足,朝夕温浸驱病苦;
, 百拇医药
    足反射区应五脏,水温四十调左右;

    春能生阳夏祛暑,秋润肺肠冬寒走;

    浴罢揩摩反复揉,祛邪健体功悠悠。

    五、善服药

    自古神农尝百草,千年疗病有奇招;

    寒热温凉药本性,五味更把五脏调;

    药材良莠讲地道,北枳南橘不同效;

    炮制得法方为药,减毒增效建功劳。

    中药煎煮有门道,事半功倍疗效高;

    汤药宜用砂锅煮,金属器皿莫来扰;
, 百拇医药
    饮片入前宜慢泡,沸后慢煎忌久熬;

    先煎后下要区分,空腹温饮是决窍。

    服药禁忌须知晓,因人服用方为妙;

    妊娠期间慎用药,斟酌利弊循医道;

    老人小儿体单薄,药性宜缓量酌少;

    远离生冷与油腻,健康生活乐陶陶。

    结语

    遇病平和心不慌,勿信游医骗人方;

    求医问药有正途,因人而宜保安康;

    针灸按摩理疗术,丸散膏丹与煎汤;

    扶正祛邪调情志,岐黄国术远名扬。, http://www.100md.com(徐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