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7701
探寻岐黄脉络 传承中医流派 ——记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1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38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于2009年1月成立了上海近代中医流派临床传承中心(下简称传承中心)。传承中心选址在岳阳医院位于市中心的青海路名医特诊部(青海路44号)。青海路名医特诊部的前身是成立于1952年的上海市卫生局直属中医门诊所,1955年更名为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民间简称“五门诊”,是解放后上海第一个中医医疗机构。当时上海公费医疗门诊部共有五家,唯独第五门诊部是中医门诊部。中西医汇通派代表陆渊雷是“五门诊”的首任主任,副主任为孟河丁派江南医界宗师丁甘仁之嫡孙丁济民、徐氏儿科传人徐仲才、孟河费氏医派传人徐福民(后任第二任主任)。

    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各科中医名家及各流派的传人纷纷响应国家号召,相继汇聚“五门诊”工作。当时的盛况正可谓名医辈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内科有丁公甘仁之传人章次公(后应邀赴京任卫生部中医顾问);后来担任上海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的程门雪;以及严二陵、张凤郊、庞珏、章庆云、袁杏佛、何伟纯、袁幼兰、王秀明、朱锡琪、朱治吉、黄宝忠、姚玉兰等一大批中医大家。外科有顾氏外科传人顾伯华、夏氏外科传人夏少农。伤科包括石氏伤科第三代传人石筱山和石幼山兄弟;佟氏伤科传人佟忠义。妇科有朱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朱小南及哲嗣第三代传人朱南孙;陈氏妇科传人陈盘根、陈大年;大场枸橘篱沈氏妇科传人沈建侯。徐氏儿科传人王玉润。张氏喉科奠基人张赞臣。针灸更是人才济济,包括针灸名家陆瘦燕、杨永璇、朱汝功、金舒白、姚若琴、顾坤一、奚永江、黄羡明、周行晓、胡知临等。眼科唐亮臣,痔科闻茂康。五门诊虽在当时主要负责全市干部的中医公费医疗,但老百姓心里明白要看原汁原味、家学渊源的中医则必定要到“五门诊”。1956年后,随着上海中医学院及一大批中医医疗机构的成立,“五门诊”先后输送优秀中医人才29名。从“五门诊”走出的这些名医成为上海中医药高等学府和医疗机构的领军人物,成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奠基者。“五门诊”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及深厚的中医底蕴被中医界的同道誉为上海名中医的发祥地及上海乃至江浙“名中医摇篮”。随着岁月的变迁,很多名家先后作古,他们的后人大多因各种原因未能子承父业,继续传承医学事业。
, http://www.100md.com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的态势。2003年,岳阳医院将青海路门诊部改建为“名医特诊部”,正如50年前那样,医院再次延请各流派的传人,续写“五门诊”名医汇聚的新篇章。目前青海路门诊部有百名以上中医专家应聘出诊。其中有孟河医派丁济万、丁济民、黄文东、章次公、严苍山、张伯臾、陈耀堂、顾雨时、裘沛然、颜德馨、朱良春、王亦仁、钱伯文、邹云翔等名家的传人,内科名家严二陵、姜春华、秦志成、金寿山、方学中、刘鹤一、王正公、朱锡琪、章庆云、张凤郊、曹廷梁、周光英的传人,夏(应堂)氏内科、江南何(鸿舫)氏内科、明朝御医凌氏内科的传人。还有顾(伯华)氏外科、夏(墨农)氏外科、朱(南山)氏妇科、蔡(小香)氏妇科、沈(履之)氏妇科、唐(吉父)氏妇科、庞(泮池)氏妇科、沈仲理女科、董(廷瑶)氏儿科、石(筱山)氏伤科、方(慎盦)氏针灸、奚(永江)氏针灸、闻(茂康)氏痔科、一指禅推拿、内功推拿、滚法推拿等一大批优秀中医流派的传人,正可谓源远流长,枝盛叶茂。

    在长期中医临床实践中,渊源的家学、精湛的医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疾病谱的改变,他们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又注入了新的内涵,他们为广大患者提供了优质的中医药服务。这些德艺双馨的中医名家通过临床带教、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展示各流派临床的诊疗特色,体现中医药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大学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培养既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又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医药传人。如全国名老中医朱良春先生所言:“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本在于临床,临床水平之高低在于疗效。”而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岳阳医院成立流派临床传承中心,正是立足于通过我们这一代中医人的努力认真做好临床的师承教育,不断地提高各流派的临床疗效,推动各流派的医学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传承,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有利的环境,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努力。, 百拇医药(徐敏华)